• quàn
  • shàn
  • chù
  • 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uàn shàn chù è

成语解释:见“劝善惩恶”。

成语出处:《魏书·肃宗纪》:“劝善黜恶,经国茂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惩罚坏人,勉励好人

繁体字形:勸善黜惡

英文翻译:advise the vicious

劝善黜恶的意思

劝:1.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规劝。劝导。劝解。他身体不好,你应该劝他休息休息。2.勉励:劝勉。劝学。3.姓。

善:1.善良;慈善(跟“恶”相对):善举。善事。心怀不善。2.善行;善事(跟“恶”相对):行善。劝善规过。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亲善。5.熟悉:面善。6.办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长;长于:善战。多谋善断。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为说辞。9.容易;易于:善变。善忘。10.姓。

黜:降职;罢免;废除:黜退。罢黜。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成语评论

劝善黜恶,字面意思是“鼓励善行,摒弃恶习”,但具体怎么用成语表达呢?举个例子,“见贤思齐”就是典型的劝善成语。比如同事工作能力突出,你可以说:“看到小王的效率,咱们也该见贤思齐,多学学他的方法。”这句话既肯定了他人优点,又暗示自我提升的方向,比直接说教更自然。

有人可能会问:“黜恶的成语会不会显得太严厉?”其实不然。比如用“惩前毖后”劝人改正错误时,可以说:“上次项目出问题,咱们惩前毖后,这次提前做好风险预案。”这里没有指责,而是强调从错误中学习,传递出“改过自新”的积极态度。

再比如“改邪归正”这个成语,用在朋友误入歧途时特别合适。我曾劝过沉迷游戏的表弟:“你以前成绩那么好,现在及时改邪归正还来得及。”后来他真的减少了游戏时间,重新专注学习。这说明用对成语不仅能表达关心,还能让人感受到被信任的温暖。

有人疑惑:“现代人还吃这套文绉绉的说法吗?”其实成语的生命力在于灵活运用。比如在职场遇到推卸责任的同事,用“文过饰非”提醒:“问题出现时别急着文过饰非,咱们先解决它。”既点明问题本质,又避免了正面冲突,比直接说“你别找借口”更容易被接受。

在我看来,劝善黜恶的智慧在于“柔中带刚”。就像“防微杜渐”这个词,既强调预防小错,又暗含“现在改还来得及”的宽容。上周邻居家孩子偷拿零食,家长没打骂,而是说:“小时偷针大偷金,咱们要防微杜渐。”这种教育方式既讲道理又留余地,效果反而比惩罚更好。

语言的力量在于润物细无声。下次想劝人向善时,不妨试试“择善而从”:“这几个方案各有优劣,咱们择善而从吧。”既尊重他人选择,又引导正确方向。当需要指出错误时,“悬崖勒马”比“你再这样会完蛋”更有画面感,也更能触发对方的警觉意识。

劝善黜恶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搭建理解的桥梁。就像“耳濡目染”这个成语,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在团队建设中,领导者以身作则的勤勉态度,本身就在传递“近朱者赤”的无声劝诫。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往往比强制规定更能持久。

未来的社会更需要这种智慧。当网络暴力频发时,“疾恶如仇”的正义感固然重要,但若能结合“与人为善”的包容心,用“晓之以理”代替“攻之以讦”,或许能让更多迷途者浪子回头。毕竟,劝善的终极目标不是消灭恶人,而是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向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