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ān
  • ch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ē dù qiān cháng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繁体字形:割肚牽腸

英文翻译:be deeply concerned

割肚牵肠的意思

割:1.截断;放弃:割草。割爱。2.古指宰杀:割羊。割鸡焉用牛刀。

肚:[dù]1.腹部:肚子。2.物体圆而突起像肚子的部分:腿肚子。[dǔ]用作食品的某些动物的胃:猪肚子。羊肚儿。

牵:1.拉着使行走或移动:牵引。牵着一头牛往地里走。2.牵涉:牵连。牵制。3.姓。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成语评论

割肚牵肠”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实际表达的是深深的牵挂感。比如在外地工作的女儿给母亲打电话:“妈您腰疼好点了吗?我这两天真是割肚牵肠的,要不我请假回来带您检查?”这里的"割肚牵肠"既保留了成语的古韵,又自然融入了现代生活场景。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牵肠挂肚"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两个成语像双胞胎,都形容极度牵挂。但"割肚牵肠"多用于书面表达,比如小说里写“看着孩子远去的背影,母亲割肚牵肠的痛楚化作两行清泪”,而日常对话中说"我整天牵肠挂肚的"会更顺口。

现代人还适合用这么古老的成语吗?我觉得关键看场合。朋友间说“别整天割肚牵肠的,事情没那么严重”带点幽默自嘲,反而比直说“别担心”更有味道。但求职简历里写“对项目割肚牵肠”就太奇怪了,这种时候还是用“高度关注”更合适。

怎么用得自然不别扭?试着替换常见表达。比如把“我特别担心考试结果”改成“这次考试成绩让我割肚牵肠”,瞬间让文字有了画面感。但要注意别滥用,就像做菜放盐——适量提鲜,过量齁人。

观察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表达爱恨交织的情感。比如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台词:“明知他做了错事,可我这颗心还是割肚牵肠地记挂着”,比单纯说“放不下”更有感染力。这种语言张力,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成语都是老古董,我倒觉得像"割肚牵肠"这样的成语是情感放大器。当“担心”“牵挂”这些词被用得太频繁时,换个更有冲击力的表达,就像给黑白照片上了色。下次想表达强烈挂念时,不妨试试这个略带痛感的成语,说不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