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n zhú xī chuāng
成语解释: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泛指亲友灯下聚谈
繁体字形:剪燭西窓
英文翻译:get together and talk over
剪:1.剪刀。2.形状像剪刀的器具:夹剪。火剪。3.用剪刀等使东西断开:剪裁。剪纸。剪指甲。剪几尺布做衣服。4.除去:剪除。剪灭。剪草除根。5.姓。
烛:1.蜡烛:火烛。花烛。2.照亮;照见:火光烛天。洞烛其奸。3.俗称灯泡的瓦数为烛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的灯泡。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窗:窗户:纱窗。玻璃窗。窗明几净。窗外一片喧闹声。
“剪烛西窗”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雅,它到底适合用在什么场合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周末晚上,老同学来家里做客,两人泡了壶茶聊到深夜。窗外下着小雨,桌上的台灯暖黄,朋友忽然感慨:“咱们这样剪烛西窗的日子,真是比刷手机有意思多了。”你看,这里既描绘了温馨的相聚场景,又暗含对深度交流的珍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剪烛”这个动作?其实古代蜡烛燃烧时烛芯会变长,需要修剪才能保持光亮。想象一下,两人长谈时不断剪烛,既说明聊得投入忘了时间,也暗示彼此在对话中“修剪”思绪、深化理解的过程。比如职场新人向导师请教问题,两人在办公室讨论到很晚,临走时导师开玩笑:“下次剪烛西窗记得带点心,我血糖低撑不住啊。”这种幽默化的使用反而拉近了距离。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朋友间吗?当然不是。去年春节回老家,我陪外婆整理旧照片,她指着泛黄的结婚照说:“当年和你外公剪烛西窗缝被子,煤油灯熏得眼睛疼。”这里把夫妻共同劳作的场景赋予了时光的温度。现代人或许觉得“剪烛”过时,但换成“熬夜改方案时同事递来的热咖啡”,何尝不是另一种“西窗灯火”?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解法。有个创业者分享团队故事时说:“我们最初在车库剪烛西窗改代码,现在办公室24小时亮着灯,但那股较真劲儿没变。”你看,物理意义上的“烛光”消失了,但精神内核——专注、投入、亲密协作——依然鲜活。这提醒我们:工具会迭代,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联结永远珍贵。
最后留个思考题:下次遇到需要深度沟通的场景,你是选择发60秒语音条,还是约对方“剪个烛”?我的选择是:重要的事,值得一场看得见眼神的对话。毕竟再高清的屏幕,也模拟不出烛光映在对方瞳孔里的那抹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