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n fā pī zī
成语解释:亦作“剪发被褐”。削发,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
成语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出家为僧尼
繁体字形:剪發披緇
英文翻译:shave one 's head and become a monk
剪:1.剪刀。2.形状像剪刀的器具:夹剪。火剪。3.用剪刀等使东西断开:剪裁。剪纸。剪指甲。剪几尺布做衣服。4.除去:剪除。剪灭。剪草除根。5.姓。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缁:黑色:缁衣。
“剪发披缁”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背后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简单来说,它原本指的是古人剪去头发、穿上黑色僧衣,表示出家修行。不过现在,这个成语更多用来比喻彻底与过去割裂,选择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比如:老张在职场打拼二十年,突然辞职去山里种地,朋友开玩笑说:“你这算不算现代版‘剪发披缁’?”你看,这里既保留了原意中“彻底改变”的意思,又多了些幽默感。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剪发披缁’这么冷门的成语呢?” 其实这正是汉语的魅力——用四个字就能讲清“改头换面”的决绝态度。就像我们常说“重新做人”,但加上“剪发披缁”的画面感,是不是更生动了?
不过要注意,这个成语并不总代表消极逃避。我认识个设计师朋友,放弃城市高薪跑到古镇开染坊。她说:“我这叫主动‘剪发披缁’,不是认输,而是换个跑道追太阳。”你看,同样的行为,用不同心态解读,味道完全不一样。
有趣的是,现在年轻人玩出新花样。有人把染发跳槽戏称为“剪发披蓝”,有人把辞职考研叫做“剪发披书”。这种灵活变通,既传承了成语的筋骨,又注入了时代气息。就像老树发新芽,老词也能焕发新生机。
说到底,“剪发披缁”最打动人的,是那份敢于改变的勇气。不论是出家修行还是职场转型,本质都是对自我的重新定义。下次看到有人做出重大人生选择时,或许我们不该急着评价对错,而该先为这份勇气鼓掌——毕竟不是谁都有魄力剪断过去,披荆斩棘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