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ì shù gān shèn
成语解释:见“刿鉥心腑”。
成语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四卷:“江橙里词清远而蕴藉,沈沃田称其‘刿鉥肝肾,磨濯心志,苦心孤诣以为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劌劌肝腎
英文翻译:Gui Gui liver and kidney
刿:刺伤;割。
鉥:1.长针:“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2.刺:“及其为诗,刿目鉥心。”
肝: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肾:1.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形如蚕豆,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表面有纤维组织构成的薄膜,有血管从内缘通入肾内。血液流过时,血内的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代谢物质被肾吸收,分解后形成尿,经输尿管输出。也叫肾脏。2.中医指外肾,即男人的睾丸。
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刿鉥肝肾"。先别急着查字典,这个成语其实就像小时候妈妈说的"头悬梁锥刺股",都是形容做事特别拼的样子。不过您可能要问:现在都21世纪了,这种老成语还有必要学吗?
举个真实案例:我认识个程序员小哥,为开发新功能连续熬夜三周,后来他自嘲说"我这真是刿鉥肝肾了"。结果产品上线后用户反馈特别好,他自己也升了职。这说明在关键节点下狠功夫,确实能打开新局面。
但您可能又疑惑:这不就是加班文化吗?这里有个关键区分——成语强调的是"主动钻研"而不是"被动消耗"。就像做手工陶艺的匠人,虽然手上沾满泥浆,但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这种状态才是精髓。
有次我帮邻居大爷修老收音机,拆装二十多次才找到故障点。大爷笑说:"小伙子你这股钻研劲,跟老话说的刿鉥肝肾一个样。"我突然明白,这种精神不是自虐,而是遇到真感兴趣的事,自然就想深挖到底。
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学习太拼,其实重点要看内在动力。就像我表妹准备生物竞赛那会儿,每天五点起床看显微镜,她说细胞结构比刷短视频有意思多了。这种发自热爱的投入,和死记硬背完全是两码事。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刿鉥肝肾不该是苦行僧式的修行,而应该是专注时的浑然忘我。就像登山者不会觉得背包沉,因为眼睛盯着的是山顶的云海。找到值得钻研的事,所谓的"苦"自然就化成了"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