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ì
  • cái
  • h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è cuì cái hóng

成语解释:喻极力修饰词藻。

成语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毛会侯《浣雪词》,刻翠裁红,务求新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刻翠裁紅

英文翻译:Cut green and cut red

刻翠裁红的意思

刻:1.雕刻: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

翠:1.绿色:翠绿。苍翠。翠微(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2.〔翠鸟〕属鸣禽类,形似杜鹃,嘴长,头部深橄榄色,有青绿色斑纹,背青绿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鱼。3.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宝翠钻。

裁:1.安排取舍(多用于文学艺术):别出心裁。《唐诗别裁》。2.文章的体制、格式:体裁。3.衡量;判断:裁判。裁决。4.控制;抑止:裁制。制裁。独裁。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成语评论

刻翠裁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儿文绉绉的,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比如小李为了给朋友写生日贺卡,反复修改祝福语,一会儿调整用词,一会儿换句式,朋友收到后直呼“太走心了”——这不就是“刻翠裁红”的日常版吗?用大白话说,它形容的是对文字或作品的精心打磨,就像匠人雕琢玉石一样。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大家发微信都是随手打字,谁还讲究这些?”其实仔细想想,就连发朋友圈配文时,人们也会纠结用哪个词更贴切、加什么表情更合适。比如网友小张分享旅游照片时,把“风景不错”改成“云海翻涌如泼墨”,立刻收获上百点赞。这种“较真”背后,正是“刻翠裁红”精神的延续。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评价诗词创作。就像李清照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看似简单的十二个字,却藏着对季节更迭的细腻观察。现代广告文案同样需要这种雕琢——某奶茶品牌的“三分糖,七分甜”广告语,通过数字对比既突出卖点又引发联想,比直白的“低糖好喝”高明得多。

不过也有人质疑:过度雕琢会不会显得刻意?这让我想起去年参观的苏州园林。工匠们把假山石料反复推敲摆放,最终呈现“移步换景”的妙趣。关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就像写年终总结时,把“努力工作”改成“优化了三个工作流程,节省20%工时”,既具体又有说服力。

有个有趣的现象:短视频平台上,那些精心设计转场和文案的内容更容易破圈。比如科普博主“柴知道”用动画拆解量子力学,把晦涩概念变成“剥橘子看果肉结构”的比喻。这种把专业知识“刻翠裁红”成大众语言的能力,恰恰是内容创作者的核心竞争力。

说到底,“刻翠裁红”不是文人的专属游戏。它更像是个提醒: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愿意为细节花心思的表达,反而更能穿透嘈杂。就像老裁缝说的:“好衣服的秘诀不在布料多贵,而在收边时多缝的那两针。”或许我们不需要时刻追求完美,但在重要时刻的用心打磨,确实能让平凡事物焕发光彩。

"刻翠裁红"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