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ng kè róu kè
成语解释:克:克服,制服。以刚强见胜或以柔和见胜。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成语出处:《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方法
繁体字形:剛剋柔剋
英文翻译:Gangcro
刚:1.硬;坚强(跟“柔”相对):刚强。刚直。他的性情太刚。2.姓。3.恰好:不大不小,刚合适。4.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仅仅: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刚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5.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他刚从上海回来。那时弟弟刚学会走路。6.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字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刚过立春,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
克:1.能:克勤克俭。不克分身。2.克服;克制:克己。以柔克刚。3.攻下据点;战胜:克复。克敌。攻必克。4.消化:克食。克化。5.姓。6.严格限定(期限):克期。克日。7.质量或重量单位,符号g。1克等于1千克(公斤)的千分之一。[法gramme]8.藏族地区容量单位,1克青稞约重25市斤。9.藏族地区地积单位,播种1克(约25市斤)种子的土地称为1克地,1克约合1市亩。“剋(尅)”
柔:1.软(跟“刚”相对):柔软。柔韧。柔枝嫩叶。2.使变软:柔麻。3.柔和(跟“刚”相对):柔情。温柔。她的性子很柔。4.姓。
克:1.能:克勤克俭。不克分身。2.克服;克制:克己。以柔克刚。3.攻下据点;战胜:克复。克敌。攻必克。4.消化:克食。克化。5.姓。6.严格限定(期限):克期。克日。7.质量或重量单位,符号g。1克等于1千克(公斤)的千分之一。[法gramme]8.藏族地区容量单位,1克青稞约重25市斤。9.藏族地区地积单位,播种1克(约25市斤)种子的土地称为1克地,1克约合1市亩。“剋(尅)”
什么是“刚克柔克”?其实这个成语的正确表述是“以柔克刚”或“刚柔相济”,原意是通过柔软的方式化解刚强的力量,或在策略上灵活结合两种特质。比如职场上,面对同事的激烈争论,若直接硬碰硬可能激化矛盾,但用一句幽默的调侃转移焦点,反而能缓和气氛——这就是“以柔克刚”的智慧。
为什么刚与柔需要平衡?想象你手里握着一根树枝,用力过猛它会折断,但轻轻弯曲却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教育孩子时,既要有原则性的“刚”(比如设定作息时间),也要有包容的“柔”(允许偶尔打破规则);管理团队时,目标设定要坚定,但沟通方式可以更弹性。刚柔失衡会怎样?过于强势可能让人心散,过于温和则可能失去方向。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的“刚”更多体现在专业能力与底线思维,“柔”则表现为共情力与应变能力。有个真实案例:某科技公司推行新制度遭员工抵制。CEO没有强硬施压(纯刚),也没全盘妥协(纯柔),而是召开透明沟通会,既坚持改革必要性,又调整了30%的细则——这种“刚中带柔”的策略最终赢得支持。
如何培养刚柔并济的能力?试着在下次遇到冲突时先深呼吸三次,用“我理解你的担忧”开头(柔),再清晰表达自己的立场(刚)。就像太极拳的推手练习,不是比拼力气,而是感知对方力量的走向,顺势引导。生活中的刚柔之道,本质是对复杂情境的创造性回应,而非非黑即白的选择。
最后分享一个观察:那些让人如沐春风的领导者,往往能在会议桌上温和地推翻错误提案,在茶歇时坚定地维护团队权益。刚与柔从来不是对立面,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关键看我们何时展示花纹,何时亮出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