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ē
  • yàn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ē lǐ yàn xīn

成语解释: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切理厭心

英文翻译:Rational weariness

切理厌心的意思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厌:1.不喜欢;憎恶:厌烦。厌弃。2.满足:学而不厌。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成语评论

什么是“切理厌心”?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可以拆开理解:“切理”是说分析问题直击本质,“厌心”则是让人心服口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你劝朋友别熬夜,如果只说“熬夜不好”,对方可能不以为然;但如果你拿出医学数据,解释熬夜如何损伤肝脏、加速衰老,对方可能立刻放下手机去睡觉。这种用事实和逻辑说服人的方式,就是“切理厌心”的生动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讲道理谁不会?但为什么别人就是不听?”关键在于“切”和“厌”的平衡。就像医生开药,剂量太轻没效果,剂量太重伤身体。去年小区物业涨管理费引发争议,业委会王叔的发言堪称典范。他先对比周边小区收费标准,再公示物业支出明细,最后提出分级服务方案。原本怒气冲冲的邻居们听完都说:“这么清楚的数据,确实该涨。”这就是用精准的事实代替情绪化表达的力量。

工作中如何运用这种智慧?记得前公司有个新项目推进受阻,支持派和反对派吵得不可开交。技术主管小林站起来说:“我列了三个关键问题:研发成本比竞品高30%、用户学习成本预估超行业均值、专利风险尚未解除。如果这三个问题能解决,我举双手赞成。”会议室突然安静了,大家开始就事论事讨论解决方案。比起站队争吵,用具体数据搭建沟通框架,往往能让对立观点找到共识基础。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格外重要。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容易被情绪带偏,而“切理厌心”就像思维的手术刀——既能剔除无意义的争论,又能缝合分歧达成共识。它提醒我们:说服他人的最高境界,不是用音量压制,而是用真相照亮。就像种树不能靠摇晃枝叶让它生长,而要靠阳光雨露滋养根系。

下次遇到观点冲突时,不妨试试“切理厌心”的方法。先深呼吸三次,把“我觉得”换成“数据显示”,把“你应该”改成“我们可以”。你会发现,当理性与共情结合,那些看似顽固的立场,其实都藏着打开心门的钥匙。毕竟,没有人会拒绝一束照进迷雾的理性之光。

"切理厌心"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