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
  • tiá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n tiáo xī lǐ

成语解释: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守亮既至,卫公初见,未之敬。及与言论,分条析理,出没幽赜,公凡欲质疑,亮已演其意,公大惊,不觉前席。”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言谈等

繁体字形:分條析理

英文翻译:Segmentation

分条析理的意思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条:[tiáo]1.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2.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3.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4.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6.量词。[tiāo]挑取:“蚕月条叠”。

析:1.分开;散开:析居。条分缕析。分崩离析。2.分析:剖析。解析几何。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3.姓。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成语评论

分条析理”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学术味,但拆开来看其实很实用。比如工作中写项目汇报,老板问“为什么进度延迟了?”这时候如果东拉西扯,反而显得没重点。换成“分条析理”的方式回答:“第一,供应商原材料延迟到货;第二,测试环节发现技术漏洞;第三,团队临时抽调人力支援其他项目。”老板听完大概率会点头——问题拆得清楚,解决方向自然就浮现了。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 因为人脑处理复杂信息时,天然喜欢“分块消化”。就像吃西瓜不会整个吞,而是切成小块。去年我帮邻居调解物业纠纷,两家人吵了半小时没结果。后来我让他们把矛盾点一条条写在纸上:车位分配、垃圾堆放、宠物扰民。结果发现真正激化矛盾的只有最后一项,其他都是情绪化的连带抱怨。分条析理就像给问题做“CT扫描”,痛点在哪一目了然。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列清单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析理”二字。比如辅导孩子数学,单纯列“1.不会解方程;2.应用题总错”只是表面现象。分条析理要挖出“看到未知数就跳过步骤”的行为模式,或者“单位换算常出错”的知识漏洞。就像剥洋葱,每一层都对应具体的解决方案。

个人认为这种思维能对抗“信息焦虑”。现在很多人习惯刷短视频,大脑塞满碎片却理不出头绪。上个月我想转行做自媒体,刚开始被流量算法、内容定位、设备选购搞得头大。后来把大目标拆成“周更三条短视频”“每月分析一次数据”“季度升级拍摄工具”,执行压力瞬间减轻。分条析理不是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让复杂问题简单可控。

下次遇到棘手情况,不妨试试这个办法。比如策划旅行,与其纠结“去哪儿玩”,不如先列“预算范围”“出行天数”“兴趣偏好”。当条理清晰取代一团乱麻,决策效率会超乎想象——毕竟生活不是解数学题,但好方法永远能照亮前路。

"分条析理"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