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
  • xīng
  • bāi
  • li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n xīng bāi liǎng

成语解释:一点一滴,详详细细

成语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掰两,责状招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仔细

繁体字形:分星掰兩

英文翻译:Split the stars into two pieces

分星掰两的意思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星:1.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星球。恒星。行(xíng)星。卫星。披星戴月。2.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火星儿。3.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定盘星。4.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五星将军。5.形容夜间:星行。星奔。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星宿。7.像星一样排列,分散:星星点点。8.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影星。歌星。9.古代妇女面上所饰的花点。10.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星术。星相(xiàng)。11.原子核物理学上指高能粒子射入核乳胶或云室、气泡室时发现有许多径迹从一点发出的现象。12.国际通用的衡量宾馆、饭店的等级标准:星级。五星饭店。

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掰玉米。掰成两半儿。小弟弟掰着手指头数数儿。“擘”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买个菜要跟摊主掰扯三毛钱差价,开个会能为了PPT字体大小讨论半小时。这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处事方式,用成语来说就是“分星掰两”。比如办公室新来的实习生小王,每次订外卖都要把优惠券精确计算到分角,连配送费都要和同事分摊到小数点后两位,这种较真劲儿让组里老员工哭笑不得。

为什么要用“分星掰两”形容这类行为?这个成语本意是把星星都分开称量,引申为对琐碎事物过分计较。就像朋友聚餐时,有人非要把每道菜按克重平摊费用,看似公平实则失了人情味。其实适度精打细算值得肯定,但若凡事都要精确到毫厘,反而可能错过更重要的事。

记得去年帮邻居装修,木工师傅老张就是个反例。他接活时总把材料损耗算得特别精准,结果有次为省两米电线绕远路走线,最后耽误工期倒贴了误工费。这让我想到:生活中很多事就像掌中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与其把精力消耗在微观算计上,不如留点弹性空间。

如何在细致与洒脱间找到平衡?观察发现,高效能人士往往把握着“二八定律”:用20%精力处理80%的常规事务,把真正需要较真的部分留给关键决策。好比做年度预算时抓大放小,允许部门有5%的浮动空间,既保证整体规划,又给执行留出灵活性。

最近读管理学的书,有个观点很有意思:现代企业越来越看重“容错成本”。就像网购平台的运费险,表面看是多花几块钱,实则避免了因退换货产生的更大损失。这种思维转换或许能给我们启发——有些时候,适当的“不较真”反而是更聪明的选择。

傍晚路过社区菜场,听见两位阿姨的对话挺受触动:“老姐姐,这把葱送你啦,计较这几毛钱不够耽误工夫的。”阳光下,装着青菜的塑料袋晃啊晃,映出生活本该有的松弛感。或许当我们学会区分“值得”与“不值”,才能真正理解“分星掰两”背后的智慧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