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diàn jiāo chí
成语解释:函:信件;电:电报。指来往信件情报频繁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4回:“请了英、俄、法、德各国出来,竭力调停,口舌焦敝,函电交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信件交往
繁体字形:圅電交馳
英文翻译:Correspondence and Telegraphy
函:1.匣;封套:石函。全书共四函。2.信件:来函。函授。3.包容;包含。
电:1.物质的一种属性。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原子中正负电量相等,因而整个物体被认为是不带电的或中性的。当它们由于摩擦等原因失去一部分电子时,就带正电;获得电子时,就带负电。2.触电:电了我一下。3.电报;打电报:来电。电告。4.指闪电:雷电交加。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跤”(jiāo)。
驰:1.(车马等,使车马等)跑得很快:奔驰。驰逐。飞驰。风驰电掣。2.传播:驰名。3.(心神)向往:神驰。驰想。
“函电交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老派,但放到现在依然有现实意义。举个具体例子:某国际公司的北京团队和纽约分部要联合推进项目,两边每天互发两百多封邮件,跨国视频会议排满日程表,工作群里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这不正是现代版的“函电交驰”吗?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为啥还需要用这么文绉绉的成语?其实这个说法特别形象地抓住了信息爆炸时代的特征。就像上周我处理客户方案时,半小时内收到12封邮件、3条微信语音和2个钉钉@消息,不同渠道的信息流简直像春运火车站的人潮在手机屏上涌动。
值得思考的是,信息传递量剧增是否意味着沟通质量提升?前两天遇到个有趣案例:两家合作公司用电子合同系统完成签约,全程零纸质文件,但法务团队反而比传统流程多花了三天时间反复确认条款细节。这说明密集通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认知负担。
从个人体验来说,我发现职场中的“函电交驰”正在改变工作节奏。以前写邮件讲究格式规范,现在微信沟通更随意,但碎片化的交流反而需要更强的信息整合能力。上周帮实习生整理会议纪要时就发现,关键决策分散在7个不同平台的聊天记录里,这种新型沟通方式其实对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信息洪流,有个小技巧挺实用:每天设定三个“通讯静默时段”,暂时退出即时通讯工具的实时响应模式。这么做不是逃避工作,而是给自己创造深度思考的空间——毕竟,真正的有效沟通不在于信息数量,而在于能否在纷杂讯息中抓住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