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ū
  • w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ū wén rù wǔ

成语解释:谓文武兼备。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寄毗陵杨给事》诗之一:“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主语、宾语;同“文武兼备”

繁体字形:出文入武

英文翻译:From writing to martial arts

出文入武的意思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武: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武器。武装。武力。2.关于技击的:武术。武艺。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脚步:继武。踵武。见〖步武〗。

成语评论

哎呦,这个“出文入武”的成语,听起来有点江湖侠客内味儿了,对吧?说白了,它形容的是那种既能提笔安天下、又能策马定乾坤的狠角色。咱举个例子:小李白天在公司写代码写得风生水起,下班后居然跑去拳击馆当教练,同事都调侃他是“键盘上敲Python,擂台上打泰森”,这不就是活脱脱的现代版出文入武嘛!

等等,为什么古人总强调文武双全?其实道理特简单——就像煎饼果子得配豆浆,光有本事没体力容易虚,光有体力没脑子容易懵。你看三国里的诸葛亮,既能舌战群儒搞外交(文),又能排兵布阵守城池(武),这种复合型人才搁哪个朝代都吃香。所以啊,甭管是背《孙子兵法》还是练八段锦,两手抓准没错!

有小伙伴可能嘀咕:“现在又不打仗,学这成语有啥用?”嘿,格局打开!比如隔壁王阿姨家闺女,钢琴十级还拿过市马拉松冠军,这不就是新时代的出文入武?再往大了说,咱打工人既要会写PPT(文),也得懂怎么跟客户掰手腕(武),这叫啥?职场生存必备技能树!

说到这儿啊,我倒是有点个人想法:很多人总把“文”和“武”对立看,其实就跟火锅配冰可乐似的,反差越大越带劲。我大学室友就是个典型例子,哲学系的书呆子,结果徒步西藏时比藏民还能扛行李。所以说啊,人这潜力啊,就跟海绵里的水一样——你不跨界挤一挤,永远不知道能挤出多少花来。

最后唠句实在的,出文入武最妙的不是非得文武双全,而是那股子“敢切换赛道”的劲儿。就像咱小区门卫张大爷,看大门时研究《资治通鉴》,退休后居然开直播讲历史段子。您瞧瞧,这活得多带劲!人生嘛,不就是左手笔墨纸砚,右手锅碗瓢盆,活成个热气腾腾的“跨界玩家”才够味儿。

"出文入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