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ū shān quán shuǐ
成语解释: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成语出处: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不再纯洁
繁体字形:出山泉水
英文翻译:official corruption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泉:1.泉水:温泉。矿泉。清泉。甘泉。2.泉眼。3.钱币的古称:泉币。4.姓。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哎哟,你听说过“出山泉水”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原本出自杜甫的诗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后来被用来比喻人一旦踏入社会就容易被环境影响,变得不像原本的自己。比如有人会说:“小王刚毕业时特别耿直,结果进了职场两年,说话办事都圆滑了,真是出山泉水啊!”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挺形象的?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嘿,还真不一定!比如说老张退休后回村搞生态农业,别人夸他“出山泉水反而更清冽了”,这不就是反向操作嘛?环境固然重要,但人也能主动选择活法,你说对不对?
不过咱得说句实在话,现在用这个成语最常见的情况,还是形容那些被社会大染缸改变的人。比如最近某明星塌房,网友就调侃:“当年选秀时多单纯的孩子,现在接代言搞炒作,妥妥的出山泉水咯!”这种例子虽然扎心,但确实能让人秒懂成语的深意。
对了,我发现很多人会把“出山泉水”和“近墨者黑”搞混。虽然都讲环境影响,但前者更强调主动踏入新环境带来的变化——就像你从自家后院的小溪跳进黄河,水流方向可就不由你说了算咯!所以下次想表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时,甩出这个成语绝对显得倍儿有文化。
话说回来,我自个儿觉得这成语特别适合给年轻人提个醒。刚毕业那会儿我也犯过迷糊,以为职场就得学那些油腻套路。后来才明白,出山泉水虽然容易浊,但只要记得定期“过滤”,守住本心照样能活出清亮劲儿。就像我家楼下那间坚持用真材实料的面馆,开了二十年都没涨价,街坊都说他们是“出了山的矿泉水”——干净着呢!
最后给大伙儿划个重点:用“出山泉水”造句时,关键得抓住“环境改变人”这个核心。不管是写作文还是日常聊天,记住这个万能公式:“原本XX样的人+进入某环境后变化+结果对比”,保准用得不跑偏。行了,赶紧去试试手,下次饭局上显摆显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