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èng huáng lái yí
成语解释: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成语出处:《尚书 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定语;指吉祥的征兆
繁体字形:鳳凰來儀
英文翻译:the phoenix has appeared
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凰:见〖凤凰〗。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仪:1.人的外表:仪表。仪容。威仪。2.礼节;仪式:司仪。行礼如仪。3.礼物:贺仪。谢仪。4.倾心;向往:心仪已久。5.姓。6.仪器:仪表。地动仪。半圆仪。
哎,说到“凤凰来仪”这个成语,你可能第一反应是“听起来好高级,但具体啥意思啊?”(笑)别急,咱们先看个例子。比如有人写:“新落成的图书馆前,雕塑家特意设计了一只展翅的金色凤凰,寓意‘凤凰来仪’,象征这座城市的文化即将迎来繁荣时代。” 看,这不就用得挺到位嘛!
你可能会问:“那这成语到底核心是啥?”说白了,它形容的是吉祥、尊贵的事物或人物降临,自带“蓬荜生辉”的排面感。比如古代大臣夸皇帝,可能就说:“陛下登基时天现祥云,真乃凤凰来仪之兆!” 这种用法既显得文雅,又暗戳戳表达了“有好事发生”的意思。
等等,这成语哪儿来的啊?其实它最早出现在《尚书》里,原本指凤凰飞来起舞,古人觉得这是天大的吉兆。现在咱们用它,倒不用非得真有凤凰出现(毕竟谁见过啊对吧?),关键是传递那种“稀罕的好事来了”的氛围。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咱小区刚评上全国绿化模范,李阿姨在业主群发消息说‘真是凤凰来仪,大伙儿脸上都有光!’”
有人可能会嘀咕:“现在用这词会不会太老派?” 我倒是觉得,好成语就像传家宝,关键看怎么用。你看最近那个科技展的新闻标题——《5G智慧园区落成,凤凰来仪开启数字新时代》,传统意象和现代科技一碰撞,反而显得特有文化底蕴。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啊,现在大家总爱用网络热词,但像“凤凰来仪”这种自带画面感的成语,用对了绝对能让文字活起来。就像上周我给朋友新开的茶馆写贺卡,顺手来了句“茶香引客至,凤凰来仪时”,把他乐得直说要把这句话刻在门框上。所以说啊,老话新用这事儿,讲究的就是个“贴切”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