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án ǒu jìn qì
成语解释:谓平庸之辈;普通人才。
成语出处:《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使让生在唐虞,则元凯之次,运值仲尼,则颜冉之亚,岂徒俗之凡偶近器已者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凡偶近器
英文翻译:Universal proximitor
凡:1.平凡:凡庸。自命不凡。2.宗教迷信和神话中称人世间:思凡。下凡。3.姓。4.凡是:凡年满十八岁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总共:不知凡几。全书凡二十卷。6.大概;要略:大凡。发凡。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4”。见〖工尺〗。
偶:1.用木头、泥土等制成的人像:木偶。偶像。2.双数;成对的(跟“奇(jī)”相对):偶数。偶蹄类。无独有偶。3.配偶:佳偶。4.姓。5.偶然;偶尔:中途偶遇。偶一为之。偶感风寒。
近:1.空间或时间距离短(跟“远”相对):近郊。近日。近百年史。靠近。附近。歌声由远而近。现在离国庆节很近了。2.接近:平易近人。年近三十。两人年龄相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亲密;关系密切:亲近。近亲。两家的关系很近。4.姓。
器:1.器具:瓷器。木器。铁器。器物。2.器官:消化器。生殖器。3.度量:器量。4.才能;人才:大器晚成。5.器重。
“凡偶近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字面意思。“凡偶”指平凡或普通的人,“近器”则是靠近重要工具或人才。合起来就是说,能力不足的人如果被放在关键位置,反而会影响整体发展。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道理?
举个职场例子:一家创业公司里,技术总监岗位需要既懂代码又能带团队的人。如果老板因为亲戚关系选了只有行政经验的小张,结果项目进度卡壳、团队抱怨不断——这就是典型的“凡偶近器”。不合适的人坐在重要岗位上,就像用塑料勺挖矿石,工具和任务根本不匹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候决策者会陷入“熟悉度陷阱”,选择自己信任但能力不足的人。好比家里水管爆了,明明该找专业水电工,却硬让会修自行车的邻居来帮忙。短期看好像省了钱,长远反而造成更大损失。
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在团队协作中尤其明显。我曾参与过社区读书会,最初推选的新人导读员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现场冷场。后来换成有教学经验的成员主持,氛围立刻活跃起来。这让我意识到:位置和能力的匹配度,往往比单看个人努力更重要。
怎么避免踩坑?关键要建立“岗位说明书思维”。招聘或任命前,先列出该岗位需要的3项核心能力。就像买手机要对比处理器、摄像头和续航,选人也要看是否满足硬指标。当情感因素和理性判断打架时,不妨做个利弊清单,数据比感觉更靠谱。
换个角度想,“凡偶近器”也在提醒我们:与其勉强适配,不如主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舞台。就像擅长绘画的人不必硬挤进数学竞赛队,找准能发挥所长的领域,对个人和集体都是双赢。
下次遇到重要决策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个选择是出于情感惯性,还是基于客观匹配?认清这点,或许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毕竟,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才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