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 rù gān pí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非常悲伤

繁体字形:淒入肝脾

英文翻译:Grief in the liver and spleen

凄入肝脾的意思

凄:1.寒冷:风雨凄凄。2.形容冷落萧条:凄凉。凄清。3.形容悲伤难过:凄然。凄切。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肝: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脾:人和高等动物的内脏之一,椭圆形,赤褐色,质柔软,在胃的左侧。脾的作用是制造新的血细胞与破坏衰老的血细胞,产生淋巴细胞与抗体,贮藏铁质,调节脂肪、蛋白质的新陈代谢等。也叫脾脏。

成语评论

凄入肝脾”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看例句:“听闻挚友突遭变故,他呆坐整夜未眠,那种凄入肝脾的痛楚,竟比身体受伤更难承受。”这里描绘的不仅是情绪冲击,更像有把刀在搅动五脏六腑——这正是成语的精髓:用生理反应具象化心理创伤。

有人会问:这种程度的悲伤描写会不会太夸张?其实这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就像我们常说“气得肝疼”,并非脏器真病变,而是用身体感知传递情绪烈度。去年邻居家老人离世时,他女儿反复念叨“心里像被挖空了一块”,这种表达比直接说“悲痛”更有画面感。

在当代生活中,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比想象中广泛。比如创业者面对项目失败:“看着三年心血化为泡影,那种凄入肝脾的失落感,比资金亏损更摧残意志。”这里既保留成语的古意,又赋予现代职场语境新解。个人认为,适度使用这类重口味成语,反而能让文字产生穿透力。

如何避免使用过度?关键在于情境匹配。最近帮学生改作文时,有个孩子写考试失利用了“凄入肝脾”,我建议改成“锥心的懊悔”——前者适合生死离别,后者更贴合学业挫折。就像烹饪要掌握火候,词语运用也需拿捏分寸。

观察发现,短视频平台上“扎心了老铁”这类网络用语,本质上和传统成语异曲同工。区别在于前者追求即时冲击,后者讲究余韵悠长。试着在朋友圈文案里写:“暴雨冲垮老屋那刻,瓦片坠地的脆响带着凄入肝脾的凉意”,这种表达既有文化底蕴,又能引发共鸣。

面对重大情感冲击时,承认“凄入肝脾”的存在并不可耻。重要的是记住:再深切的痛楚都会随时间沉淀,就像暴雨过后的土地,既能留下沟壑,也能孕育新芽。学会用语言精准表达情绪,本身就是种疗愈过程。

"凄入肝脾"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