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ěng guō lǐ bào dòu
成语解释: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
成语出处:林斤澜《满城飞花》:“沉默了仿佛一个黑夜,冷锅里爆豆般说道:‘我不上学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冷鍋裏爆豆
英文翻译:Stir fried beans in a cold pot
冷:1.温度低;感觉温度低(跟“热”相对):冷水。现在还不算冷,雪后才冷呢。你冷不冷?2.使冷(多指食物):太烫了,冷一下再吃。3.不热情;不温和:冷面孔。冷言冷语。冷冷地说了声“好吧”。4.寂静;不热闹:冷落。冷清清。5.生僻;少见的:冷僻。冷字。6.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的:冷货。冷门。7.乘人不备的;暗中的;突然的:冷箭。冷枪。冷不防。8.比喻灰心或失望:心灰意冷。看到他严厉的目光,我的心冷了半截。9.姓。
锅:1.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饭锅。铁锅。砂锅。火锅。锅炉。锅饼。锅巴。锅烟子。2.形状像锅的东西:烟袋锅。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爆:1.猛然炸裂:爆炸。爆破。2.出人意料地出现或发生:爆冷门。爆满。3.一种烹饪方法。一般是把原料放入坐在旺火上的沸油锅中急炒过油,随后放进调料再翻炒几下出锅。北方也指把牛肚一类的原料放入沸水中略煮。
豆:1.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豆科。豆子。豆荚(豆角儿)。豆浆。豆绿。煮豆燃萁。目光如豆。2.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豆儿。3.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豆。4.姓。
“冷锅里爆豆”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锅明明是冷的,怎么还能爆出豆子呢?其实,它比喻的是事情突然发生,尤其是在看似平静的环境下出现意外转折。比如,同事小王平时默默无闻,结果在会议上突然提出一个颠覆性的方案,让所有人目瞪口呆——这可不就是“冷锅里爆豆”嘛!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冷锅’来比喻?”其实啊,“冷锅”代表的是表面毫无波澜的状态,而“爆豆”则暗示内在潜藏的能量或矛盾突然释放。就像家庭聚餐时,长辈突然提起一个敏感话题,原本和谐的氛围瞬间变得紧张,这种反差感恰恰是成语的精髓。
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假设你每天按部就班地通勤,某天在地铁上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两人聊着聊着竟然决定合伙创业。这种计划外的机遇,不正是“冷锅里爆豆”的生动体现吗?它提醒我们:生活总在不经意处埋藏惊喜。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尤其有现实意义。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变化都发生得猝不及防。就像去年还风平浪静的行业,今年可能因为一项新技术就天翻地覆。与其焦虑未知,不如保持开放心态——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颗“豆子”会爆出什么新可能。
话说回来,成语虽用“爆豆”形容突发状况,但未必都是坏事。老家邻居张叔的果园去年遭了冰雹,原本愁眉苦脸的他,后来发现被打落的果子反而酿出了特别清甜的果酒。你看,“冷锅”里蹦出来的,有时候反而是命运的馈赠呢。
理解了这个比喻,我们再看日常中的小事就多了几分趣味。那个总在角落安静画画的同事,某天作品突然在社交媒体爆红;小区里总被抱怨的流浪猫,意外抓住了偷快递的小偷。生活这台大戏,永远不缺“冷锅爆豆”的精彩桥段。
说到底,这个成语不仅是语言文化的智慧结晶,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它告诉我们:静水流深处,或许正酝酿着改变的力量。当我们学会在平静中保持觉察,在意外中保持从容,或许就能把每个“爆豆时刻”都变成故事的精彩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