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ōng
  • shà
  • xià
  • qi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ōng shà xià qiú

成语解释: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伊冬箑而夏裘,无双功而并盛。”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冬箑夏裘

英文翻译:Winter coat and summer fur

冬箑夏裘的意思

冬:1.冬季:隆冬。冬耕。冬眠。在北京住了两冬。2.(Dōng)姓。3.同“”。

箑:扇子。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2.指中国:华夏。3.朝代名。1.(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传到桀,为商汤所灭。2.十六国之一(407—431)。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为吐谷浑所灭。3.(1032—1227)。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hào)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为蒙古所灭。

裘:1.毛皮的衣服:狐裘。轻裘。集腋成裘。2.姓。

成语评论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成语——冬箑夏裘。说白了,这词儿字面意思就是冬天摇扇子、夏天穿皮袄,听着就让人觉得哪儿不对劲对吧?比方说啊,"老王总喜欢在四十度的天儿穿貂皮大衣出门,简直是冬箑夏裘的活教材",你品,你细品,这画面是不是特别有冲击力?

这时候可能有老铁要问了:"这成语到底想说明啥道理啊?" 害,核心问题这不就来了嘛!其实说白了,冬箑夏裘就是在提醒咱们做事得看场合。就像你大热天非要把暖气开到30度,或者三九天非要开冷气,这不纯纯的跟自己过不去吗?咱们老祖宗造这成语真是把人情世故看透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反季节操作在现代还真不少见。就拿我表姐来说吧,去年双十一囤了十箱暖宝宝,结果今年夏天全堆在阳台上晒化了。您说这不是典型的冬箑夏裘式消费吗?买东西不看实际需求,光图便宜,最后反而浪费更多钱。

等等,难道这种反季节行为就完全没好处吗?您别说,还真不一定!有些商家就专门搞反季节促销,冬天卖冰棍夏天卖羽绒服。这种逆向操作虽然看起来像冬箑夏裘,但人家靠低价策略还真能盘活库存。所以说啊,成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要看具体场景灵活运用。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里流行"反季穿搭"的潮流。大冬天穿破洞裤露脚踝,三伏天穿oversize卫衣耍酷。您说这算不算新时代的冬箑夏裘?要我说啊,时尚这事儿本来就是打破常规,只要不冻出老寒腿热出痱子,年轻人乐意怎么穿都是他们的自由。

最后唠叨一句,无论是生活决策还是为人处世,咱都得学会看菜下饭。别像那个非要给仙人掌天天浇水的邻居,整得跟伺候水仙花似的,这不典型的冬箑夏裘式养花法嘛!记住了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放在哪儿都说得通。

"冬箑夏裘"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