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 shàng lǚ xià
成语解释: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成语出处:《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繁体字形:冠上履下
英文翻译:Top and bottom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齐。怒发冲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名冠全球。4.指冠军:夺冠。三连冠(连续三次获得冠军)。5.姓。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履:1.鞋:衣履。革履。削足适履。2.踩;走:履险如夷。如履薄冰。3.脚步:步履。4.履行:履约。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冠上履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它形容的是“上下颠倒、本末倒置”的状态。比如有人为了省时间,一边开车一边吃泡面,结果差点撞到护栏——这就是典型的“冠上履下”:看似在解决吃饭问题,实则把安全抛在脑后。
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陷入这种状态?举个例子,小王为了准备考试,每天熬夜刷题到凌晨两点,结果白天上课打瞌睡,错过的知识点反而更多。其实核心问题在于:我们容易被表面的“效率”迷惑,忽略了事情的本质逻辑。就像用高压锅煮粥,火候太猛反而容易糊锅底。
工作中也常见类似现象。某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写万字日报,美其名曰“精细化管理”,结果大家把时间都花在编报告上,真正做项目的时间反而被压缩。这种时候不妨自问:我们追求的到底是过程的形式,还是实际的结果?就像农民种地,天天测量土地酸碱度却不播种,再精确的数据也长不出庄稼。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放大了这种“颠倒”现象。有次我看到邻居大姐,为了抢直播间的“限时优惠”,定十个闹钟蹲守,最后算下来省了50元,却耽误了接孩子放学。这让我想到:很多看似紧急的事,未必是真正重要的事。就像整理房间时,有人会纠结抹布颜色是否搭配,却忘了打扫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卫生。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不妨试试“三问法则”:这件事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当前做法是否直接服务于目标?是否存在更简单的实现路径?比如备考时,与其盲目刷题,不如先分析知识薄弱点;管理团队时,与其苛求考勤打卡,不如关注工作成果的质量。毕竟,穿鞋戴帽各有时,关键要让每个动作都落在实处。
生活中处处藏着“冠上履下”的陷阱,但也处处充满调整的机会。下次当你觉得特别忙碌却收效甚微时,不妨停下来看看:是不是把帽子穿在了脚上,而鞋子戴在了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