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ūn bù yàn zhà
成语解释:厌:厌弃,排斥;诈:蒙骗。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欺诈等计谋来迷惑敌人
成语出处:春秋·楚·孙武《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诈道也。”李筌注:“军不厌诈。”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作战
繁体字形:军不厌诈
英文翻译:The army is not tired of deceit
军:1.军队:我军。陆军。解放军。参军。裁军。生产大军。劳动后备军。2.军队的编制单位,下辖若干师:第一军。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军。3.(Jūn)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厌:1.不喜欢;憎恶:厌烦。厌弃。2.满足:学而不厌。
诈:1.欺骗:欺诈。诈财。诈取。兵不厌诈。2.假装:诈降。诈死。3.用假话试探,使对方吐露真情:他是拿话诈我,我一听就知道。
“军不厌诈”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用兵打仗时,欺骗和策略是常见手段,只要能赢,套路多点儿不算坏事。比如两家公司竞争市场,A公司故意放出“明年涨价”的假消息,吓得对手提前囤货导致资金紧张,结果A反而低价收割客户——这种虚晃一枪的操作,是不是和战场上声东击西的战术异曲同工?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是耍阴招吗?诚信哪儿去了?”其实,这里的“诈”更像一种博弈智慧。就像打牌时藏起关键牌不让对手看穿,商业谈判中模糊底牌让对方先亮条件,这些都属于合理范围内的策略选择。关键区别在于:目的是否正当,手段是否合法。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朋友想约你周末爬山,你明明有空却假装说“要加班”,其实是想偷偷准备生日惊喜。这种善意的小谎言,本质上也是一种“诈”,但因为它带着温暖的目的,反而成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这说明“诈”本身是中性的,善恶取决于使用场景。
个人认为,现代人更需要理解“诈”的边界。职场中,适当保留实力避免被针对,可以看作是自我保护;但若为了升职故意给同事挖坑,就明显越界了。就像古人说的“兵者诡道”,重点在“道”而不在“诡”——策略要为长远目标服务,而不是满足短期私利。
再想想那些经典的商战案例。某手机品牌发布会前,高管突然在社交媒体抱怨“产能不足”,结果新品预售反而引发抢购潮。这种反向营销手法,既制造了稀缺感,又规避了夸大宣传的风险,正是“军不厌诈”在新时代的灵活应用。
说到底,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战场。当我们谈论“诈”的价值时,本质上是在探讨如何用更聪明的方式解决问题。就像下棋时多算三步,谈判时留有余地,这些技巧既能保护自己,又能推动事情向有利方向发展。关键永远在于:你的“诈”是为破坏而生,还是为创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