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èi xǐng bù jiù
成语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问心无愧
繁体字形:内省不疚
英文翻译:find no fault in examining one 's heart
内:[nèi]1.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内涵。2.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3.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nà]古同“纳”,收入;接受。
省:[shěng]1.行政区划单位。在中国是地方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域,直属中央。省下设若干市、县。2.指省会:进省开会。3.减免;节约。与“费”相对:省一道工序。省钱。4.简略:省称。省写。5.古官署名:尚书省。中书省。[xǐng]1.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反省。2.觉悟;明白:省悟。昏迷不省。3.探望;问候(多指对长辈、亲属):省亲。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疚:1.对自己的错误,心里感觉痛苦:负疚。内疚。2.长时间生病。
“内省不疚”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小张负责公司一个重要项目,过程中遇到同事质疑他决策有问题。他没有急着反驳,而是下班后仔细复盘自己的每一步操作,确认没有疏漏后,第二天主动找同事解释逻辑。他说:“我反复检查过流程,确实问心无愧,但依然感谢你的提醒。”这种既不逃避质疑、又能坦然面对自身行为的态度,正是“内省不疚”的生动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遇到矛盾时非要自我反省吗?其实关键在于“不疚”二字。比如学生考试时发现邻座作弊,自己却坚持独立完成。事后他内心没有任何纠结:“虽然分数可能不如别人,但我的知识都是实打实的。”这种无需自我谴责的底气,正是通过日常的诚实积累而来。内省不是自我折磨,而是确认自己是否偏离了内心准则。
职场里有个现象很有趣:有些人在汇报工作时总爱夸大成果,而老王却坚持用数据说话。当被问到“不怕显得业绩不如别人吗”,他笑着说:“我每晚睡前都会回顾当天的工作,只要对得起客户和团队,业绩排名反而不重要。”这种“内省不疚”带来的从容,反而让他在行业里建立了可靠的口碑。可见真正的职业安全感,往往源于对自己行为的清醒认知。
有人疑惑:现代社会节奏这么快,哪有时间天天反省?其实这和刷牙洗脸一样,可以变成生活习惯。比如朋友聚会时说了句伤人的玩笑,回家路上突然意识到不妥,立刻发消息道歉。这种即时的自我觉察和修正,比形式化的“每日三省”更有温度。内省不必沉重,重要的是培养对自身行为的敏感度。
观察身边活得自在的人,往往都具备这种特质。他们未必完美,但面对选择时总能快速决策,因为内心早已建立清晰的价值标尺。就像导航系统需要定期校准,我们的人生轨迹也需要通过真诚的自我对话来修正方向。当你能坦然说出“这件事我尽力了”而不是“早知道应该...”,或许就是内省不疚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