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èi
  • yīng
  • w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èi yīng wài hé

成语解释: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成语出处:《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祁山战邓艾》:“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蜀军溃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相互配合

繁体字形:内應外合

英文翻译: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missure

内应外合的意思

内:[nèi]1.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内涵。2.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3.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nà]古同“”,收入;接受。

应:[yìng]1.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答应。喊他不应。应承。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3.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对待:应付。应变。应酬。[yīng]1.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应有尽有。2.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3.姓。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合:[hé]1.闭;合拢:合眼。笑得合不上嘴。2.结合到一起;凑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对):合办。同心合力。3.全:合村。合家团聚。4.符合:合情合理。正合心意。5.折合;共计:一公顷合十五市亩。这件衣服连工带料合多少钱?6.应当;应该:理合声明。7.旧小说中指交战的回合:大战三十余合。8.在太阳系中,当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成一直线,并且地球不在太阳与该行星之间的位置时,叫做合。9.姓。10.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閤”[gě]1.容量单位,10勺等于1合,10合等于1升。2.量粮食的器具,容量是1合,方形或圆筒形,多用木头或竹筒制成。

成语评论

内应外合”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要推出新产品,市场部负责宣传造势(外合),研发团队加班优化细节(内应),双方配合默契,最终产品一炮而红。你看,这不就是典型的“内外协作”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跟“里应外合”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核心意思相近,但“内应外合”更强调内部人员的主动配合。就像三国时期黄盖诈降曹操,表面归顺(外合),实则给东吴传递情报(内应),这才有了火烧赤壁的经典战例。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假设社区要组织防疫工作,居委会动员志愿者挨家通知(外合),物业提前准备消毒物资(内应),这种双向协作的效率远高于单方面行动。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时,技术部门(内应)和客户体验团队(外合)的配合模式,完全符合这个成语的现代演绎。

有个问题值得思考:为什么有些团队明明有内外配合却效果不佳?个人观察发现,关键在于“信息对齐”。就像炒菜时灶火(外合)和食材准备(内应)要同步,火候过了菜会焦,食材没备好火就白烧。去年参与过个项目,前端设计组和后台开发组各做各的,结果交付时才发现功能对接不上,这就是典型的“内外失联”。

不妨留意身边的协作场景:学校运动会上,参赛选手奋力拼搏(外合),后勤组保障物资(内应);医院急救时,手术团队抢救(内应),药房检验科支持(外合)。这些生动案例都在印证:当内部准备和外部行动形成合力时,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下次遇到需要多方配合的事情,不妨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智慧。

内应外合的造句

  1. 造句 个钟情的男人,眉目定情,然后选一个日子内应外合,演一。
  2. 造句 通讯员廖志锋)民警假装赌客进入赌窝,与外围民警内应外合将赌窝一窝端。
  3. 造句 司机监守自盗,或是司机内应外合实施作案,或是被流窜在广园东路一带的作案团伙抢劫。
  4. 造句 “内应外合”确保展示交易两不误。
  5. 造句 作者目的就是要用悟空的悲剧嘲讽帝王、警示国人,不要被自己无限膨胀的利欲熏心,不要被外族人内应外合、欲擒故纵的阴谋迷惑。
  6. 造句 深水埗警区接线报展开深入调查后,20日实施行动,先派出数名警员扮人客“放蛇”,掌握证据后内应外合,一举拘捕26名涉经营或协助经营*情场所的男女。
  7. 造句 座谈会对新疆来讲肯定是一个机遇,但机遇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头脑,外部有支援,还需内应外合。
  8. 造句 巴媒体称,这起大规模袭狱事件事发突然,要么武装分子事先买通了看守,要么是与监内犯人内应外合,而这样的状况在巴基斯坦并不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