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èi jùn wai hé
成语解释: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成语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泰、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于青云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内峻外咊
英文翻译:Inner preciseness and outer harmony
内:[nèi]1.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内涵。2.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3.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nà]古同“纳”,收入;接受。
峻:1.(山)高大:险峻。高山峻岭。2.严厉:严峻。严刑峻法。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内峻外和”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放到生活中其实特别常见。比如职场里那位平时笑眯眯的部门主管,一旦发现下属提交的数据有误,立刻严肃指出问题,要求重新核对——这就是典型的内峻外和。表面随和亲切,内心却藏着严格的标准。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是表里不一吗?其实不然。比如邻居张阿姨总在小区群里热心解答垃圾分类问题,语气温柔耐心,但当有人乱丢有害垃圾时,她会直接拍照发到群里提醒。这种“对外包容,对内较真”的态度,反而让社区事务运转得更高效。
去年我们团队接了个紧急项目,组长王哥就是个活例子。客户沟通时他总是点头说“可以试试看”,转身却在内部会议中列出二十条风险清单,逼着我们逐条讨论解决方案。后来项目顺利落地时,甲方夸我们“既好说话又靠谱”,这正是内峻外和创造的信任感。
为什么要内外有别?观察幼儿园老师就明白了。面对哭闹的孩子,李老师会蹲下来轻声安慰,但当孩子们争抢玩具时,她会立刻板起脸明确规则。这种弹性态度既能建立情感连接,又守住了教育底线,比始终严厉或永远温和都更有效。
我个人觉得,这种处世智慧特别适合现代生活。就像手机既要轻薄便携(外和),又得搭载强力芯片(内峻)。但要注意分寸,去年朋友公司空降的经理对外唯唯诺诺,对内却疯狂挑刺,结果团队三个月走了五个人——这说明内外失衡比单一态度更危险。
下次遇到需要立规矩的场合,不妨试试“先微笑再亮底线”。比如处理熊孩子踢椅背,可以先对孩子眨眨眼:“小勇士的飞踢真厉害,不过阿姨的椅子要散架啦。”既保全了孩子面子,又传递了制止信号。这种刚柔并济的方式,往往比单纯呵斥或忍耐更能解决问题。
说到底,内峻外和不是伪装,而是种动态平衡术。就像中医讲究的“外柔内刚”,太极倡导的“绵里藏针”,关键在找到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的那个临界点。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带着锋芒的温柔才最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