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òu hàn niǎo jì
成语解释:鸟兽之迹。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兽迒鸟迹
英文翻译:Trace of beast and bird
兽:1.指哺乳动物,通常指有四条腿、全身生毛的:野兽。禽兽。走兽。2.比喻野蛮;下流:兽心。兽行。
迒:1.野兽、车辆经过的痕迹。2.道路。
鸟:[niǎo]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2.(Niǎo)姓。[diǎo]同“屌”。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当我们在山林间徒步时,偶尔会看到泥地上歪歪扭扭的爪印,或是树干上星星点点的啄痕。这些兽迒鸟迹,就像大自然随手写下的日记,记录着清晨松鼠搬运松果的轨迹,或是黄昏时啄木鸟敲击树干的节奏。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痕迹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它们既是生态系统的实时播报,也是人类理解自然的密码本。比如老猎户会根据野猪蹄印判断群体动向,观鸟爱好者则通过羽毛分布推测候鸟迁徙路线——这些看似零散的线索,拼凑出了完整的自然叙事。
记得去年冬天,我在雪地里发现一串梅花状的脚印。起初以为是野猫,后来请教护林员才知道是貉子留下的兽迒鸟迹。这个误会反而让我意识到:观察自然就像解读神秘符号,需要知识储备,更需要保持好奇。
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过于依赖导航软件,而忘记了“用脚印认路”的原始智慧?有次在森林公园迷路,我就是跟着树梢断续的鸟鸣声,逐渐找到了人工步道。那些看似随机的鸟迹,在特定时刻竟成了生命的路标。
有人认为科技让自然观察变得多余,我倒觉得二者可以互补。就像用相机记录鸟羽纹理的同时,手机里的识别软件能立刻告诉我这是戴胜鸟——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让兽迒鸟迹的解读既保留诗意,又增添了科学趣味。
下次遇见墙角的蚂蚁队列或窗台上的鸽子爪印,不妨多驻足片刻。这些微小痕迹里藏着超越物种的生存智慧:它们提醒我们,再匆忙的世界也有慢下来的观察方式,再陌生的环境也存在着熟悉的生命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