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iǎn mó xùn gào
成语解释:①《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②泛指经典之文。
成语出处:《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经典
繁体字形:典謨訓誥
英文翻译:precedents
典:1.标准;法则:典范。典章。2.典范性书籍:词典。引经据典。3.典故:用典。出典。4.典礼:盛典。大典。5.主持;主管:典试。典狱。6.姓。7.一方把土地、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谟:策略;规划:宏谟(远大的规划)。
训:1.教导;训诫:教训。训话。训词。训了他一顿。挨了一通训。2.教导或训诫的话:家训。遗训。3.训练:培训。轮训。军训。4.准则:不足为训。5.解释(词义):训诂。6.姓。
诰:1.古代统治者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2.封建帝王对臣子任命或封赠的文字。
哎呦,你别说啊,“典谟训诰”这种成语乍一听像是从古书里抠出来的老古董。但其实它背后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咱今天就掰扯掰扯怎么用它造句。
举个栗子!张三刚入职就抱着《公司制度手册》不撒手,同事笑他:“你这架势,跟研究典谟训诰似的!”——你看,这不就把成语套在现代职场里了吗?说白了,就是拿它比喻那些权威性强、必须认真对待的规章制度。
等等,这成语到底啥来头?典谟训诰原本特指《尚书》里的四种文体,典是治国法典,谟是谋略规划,训是君臣训导,诰是公告文书。现在嘛,直接理解成“经典典籍”准没错。好比李四总爱说:“老祖宗的典谟训诰里,藏着为人处世的密码。”这话既显文化底蕴,又点明了传统智慧的价值。
不过有人要问了:“现在都用白话文了,学这种拗口的成语图啥?”嘿,您还别说!上个月王阿姨教育儿子:“别总刷短视频,多看看典谟训诰级别的书!”这话可比单纯说“多读经典”带劲儿多了,既点明书籍的权威性,又透着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要我说啊,这类成语就像文化基因它们可能在日常对话里不常露面,但关键时刻甩出来特别提气。比如写文章时来一句:“从典谟训诰到网红热梗,传播方式变了,但说理的本质没变。”立马让观点显得有历史纵深感。不过得注意使用场景——跟00后聊天突然蹦出这词,人家可能以为你刚从博物馆穿越出来呢!
说到底,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锤子扳手。典谟训诰这种成语属于“文化传承专用工具”,用得巧了能让表达更精准有力。下次看到有人捧着《民法典》认真研读,不妨打趣一句:“您这是研究新时代的典谟训诰呐?”保准既贴切又有文化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