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ǎn
  • zhāng
  • w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iǎn zhāng wén wù

成语解释: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文化遗产

繁体字形:典章文物

英文翻译:valuable things passed on from the past

典章文物的意思

典:1.标准;法则:典范。典章。2.典范性书籍:词典。引经据典。3.典故:用典。出典。4.典礼:盛典。大典。5.主持;主管:典试。典狱。6.姓。7.一方把土地、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成语评论

说到“典章文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词儿太文绉绉了,跟咱们日常生活八竿子打不着。哎,可别急着下结论!你比如说成语“金科玉律”,原本就是形容古代法典里的核心条款,现在用来比喻必须遵守的准则。举个例子:“公司的新规被员工当成金科玉律,连老板都开玩笑说‘这可比祖宗家法还管用’。”你看,这不就把古代的制度和现代的场景串联起来了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典章文物这种老古董,对咱普通人到底有啥用?”嘿,问得好!就拿“汗牛充栋”来说吧,这成语本意是形容藏书多到能把牛累出汗、堆满屋子,现在用来调侃现代人的电子书库存。比如:“我手机里的网文小说早就汗牛充栋了,但真正看完的还没超过十本。”这不就说明古人的智慧结晶,换个包装照样能戳中现代人的痛点?

再来看个有意思的——“钟鸣鼎食”。这原本描绘的是贵族吃饭时敲钟列鼎的排场,现在用来形容网红餐厅的营销套路。举个栗子:“那家新开的火锅店搞了个钟鸣鼎食的开业仪式,结果大家全在拍青铜锅,反而没人关心锅底好不好吃。”要我说啊,这种文化符号的现代变种,恰恰证明了历史记忆的生命力。

可能有小伙伴会嘀咕:“这些成语用起来会不会显得太装?”其实完全不用有包袱!就像“奉为圭臬”这个词,原本指把测量日影的圭表当作标准,现在用来表达对某种理念的尊崇。比如:“老王把客户需求奉为圭臬,结果甲方改需求改到方案连亲妈都不认识了。”你看,加点幽默元素,老词儿立马就接地气了。

说到底,典章文物就像老祖宗留下的盲盒,你永远不知道拆开哪个成语能跟当下产生奇妙反应。它们既是历史的注脚,也是现实的镜子——既能照见古人的智慧,也能映出咱们这代人的生存智慧。下次再碰到这类“老古董”,不妨试着盘一盘,说不定能盘出意想不到的包浆呢!

典章文物的造句

  1. 造句 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2. 造句 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3. 造句 迨我先皇帝体元居正以来,然后典章文物大备,临御三十五年,薄海内外,罔不臣属,宏规远略,厚泽深仁,有以衍皇元万世无疆之祚。
  4. 造句 自无明又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
  5. 造句 最开始是个动词,是指对人教化的过程;后来演变为名词,即指德治教化、典章文物、书籍文字等;而后又指从人类的物质生产逐渐引伸到精神文明建设。

"典章文物"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