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īng
  • zài
  • jǐ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īng yǐ zài jǐng

成语解释:颈:颈项。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危险迫在眉睫

繁体字形:兵已在頸

英文翻译:The soldiers are in the neck

兵已在颈的意思

兵: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已:1.停止:争论不已。2.副词。已经:早已知道。3.文言副词。太:不为已甚。吾得仲父已难矣。4.后来;不多时:其母…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5.古又同“”。

在: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都在。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3.留在:在职。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6.“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不计。在所难免。7.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8.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颈:[jǐng]脖子前的一部分。也指脖子:刎颈。延颈伫望。[gěng]用于“脖颈子”“脖颈儿”二词中。脖颈子和脖颈儿指脖子的后部。

成语评论

兵已在颈”是一个较为冷门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用来形容处境极度危险或事情迫在眉睫的状态。比如在一场商业谈判中,如果对手突然提出苛刻条件并威胁终止合作,负责人可能会感叹:“这真是兵已在颈,必须立刻拿出解决方案了。”

核心问题:这个成语到底在强调什么?它并非单纯描述危险,而是突出一种“必须立刻行动”的压迫感。就像考试只剩最后十分钟却还有大题没写,这时候的紧迫感不是用来恐慌的,而是触发高效决策的开关。

历史上有个典型例子:赤壁之战前,诸葛亮面对曹操大军压境,依然能冷静分析局势。这告诉我们,“兵已在颈”时保持清醒比慌乱更重要。现代职场中,遇到项目截止日突然提前、核心成员离职等情况,也可以看作一种“软性兵已在颈”的考验。

个人观点:危机往往藏着转机我曾参与过一个差点夭折的创业项目,在资金链断裂前三天意外获得投资。当时团队把“兵已在颈”的状态转化为破釜沉舟的创造力,反而打磨出了更精炼的产品原型。这说明当压力突破某个临界点时,人的潜力会被激活。

要注意的是,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并不可取。就像弹簧持续紧绷会失去弹性,偶尔的“兵已在颈”能激发行动力,但持续性的危机感反而会削弱判断力。学会区分真正紧急的事件和人为制造的焦虑,是现代人需要掌握的生存智慧。

下次遇到看似无解的局面时,不妨用这个成语提醒自己:刀锋架颈的时刻,恰是证明韧性的机会。重要的是把压迫感转化为具体行动步骤,而不是困在情绪漩涡里。毕竟,连项羽破釜沉舟的绝境中,也藏着扭转乾坤的可能性。

"兵已在颈"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