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ù cháo jīn fěn
成语解释: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醉花阴·秋怀》:“他他他把六朝金粉收拾去,单单单留下写恨几行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六朝时金陵繁华景象
繁体字形:六朝金粉
英文翻译:gaiety and splendour of six dynasties aristocratic life
六:[liù]1.数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朝:[cháo]1.朝廷(跟“野”相对):上朝。在朝党(执政党)。2.朝代:唐朝。改朝换代。3.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时期:康熙朝。4.朝见;朝拜:朝觐。朝顶。5.面对着;向:脸朝里。坐东朝西。6.表示动作的方向:朝南开门。朝学校走去。7.姓。[zhāo]1.早晨:朝阳。一朝一夕。朝令夕改。2.日;天:今朝。一朝有事也好有个照应。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粉:1.粉末:面粉。藕粉。花粉。把绿豆磨成粉。2.特指化妆用的粉末:香粉。涂脂抹粉。3.用淀粉制成的食品:凉粉。粉皮。4.特指粉条或粉丝:绿豆粉。菠菜炒粉。5.变成粉末:粉碎。粉身碎骨。石灰放得太久,已经粉了。6.粉刷:墙刚粉过。7.带着白粉的;白色的:粉蝶。粉连纸。8.粉红:粉色。粉牡丹。这块绸子是粉的。
提到“六朝金粉”,许多人可能会疑惑:这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它原本用来形容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繁华景象,尤其是那些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场所。比如《儒林外史》里写“六朝金粉地,最易使人沉迷”,说的就是这种富丽堂皇却暗藏虚浮的氛围。
有人问:“现在还能用这个成语吗?”当然可以!比如描述现代都市夜生活时可以说:“这座城市夜间的霓虹闪烁,倒真有了几分六朝金粉的味道,只是狂欢背后多了些疲惫的身影。”这里既保留了历史意象,又映射了当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至今?或许因为它揭示了某种永恒的人性——对奢华的追求与对虚妄的警惕。就像今天有人追逐网红打卡地,表面是追逐美,实则可能陷入跟风。用“六朝金粉”来比喻这种现象,比直白的批评更耐人寻味。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矛盾感。金粉象征辉煌,但六朝更迭又暗示着短暂。就像我们常说的“盛世危言”,提醒人们在繁华中保持清醒。当代人面对消费主义的诱惑时,或许正需要这种辩证的眼光——享受而不沉溺,欣赏而不迷失。
最后不妨思考:当我们在说某个地方“堪比六朝金粉”时,究竟是在赞美它的魅力,还是在担忧它的虚浮?答案或许就藏在观察者的视角里。就像南京秦淮河畔的灯火,五百年前映照着文人墨客的诗酒风流,五百年后依然倒映着游人的手机屏幕,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