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uán mín jiē bīng
成语解释: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成语出处: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全民参加作战
繁体字形:全民皆兵
英文翻译:turn every man into a soldier
全:1.完备;齐全:这部书不全。东西预备全了。棉花苗已出全。2.保全;使完整不缺:两全其美。3.整个:全神贯注。全家光荣。全书十五卷。4.完全;都:全不是新的。不全是新的。他讲的话我全记下来了。5.姓。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皆:都;都是:比比皆是。尽人皆知。有口皆碑。放之四海而皆准。
兵: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全民皆兵”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某社区组织垃圾分类时,居委会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连小朋友都帮忙画宣传海报。邻居王大爷打趣说:“咱们这儿可真是全民皆兵,连娃娃兵都出动了!”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又不是战争年代,为什么还需要全民参与?其实这个成语早已超出军事范畴。去年台风过境时,沿海居民自发组成抢险队,超市老板免费提供物资,民宿老板开放空房安置受灾群众——这种不分你我共同应对危机的场景,正是现代版全民皆兵精神的生动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全民参与不等于无序混乱。就像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在前线救治,程序员连夜开发健康码系统,外卖小哥保障物资运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战位"上发挥作用。这种分工协作的模式,既保留了全民皆兵的团结内核,又符合现代社会专业化的特点。
有个有趣现象:当学校组织义卖活动,家长群里突然涌现出会计专业的妈妈负责记账,设计师爸爸制作展板,就连退休的语文老师都主动承担写倡议书的工作。这种各展所长的协作方式,或许比单纯强调"人人相同"更有现实意义——毕竟,真正的全民皆兵应该是让每个人发挥最大价值,而不是简单复制同一种角色。
观察当下社会,全民皆兵的理念正在以新形式延续。从网络谣言治理到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应对复杂挑战时,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单打独斗。就像社区健身队阿姨们自发成立的防诈骗宣传队,用广场舞伴奏改编的反诈顺口溜,比官方通告传播得更快更广。
这种全民参与的模式正在改变社会治理的样态。当每个人都成为解决问题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社会韧性就会显著增强。就像最近某地山火救援中,摩托车队志愿者与专业消防队员的默契配合,既保留了民间自发性的灵活优势,又发挥了专业力量的攻坚作用,创造出1+1>2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