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ù lǐ qiē qíng
成语解释:合乎道理,切合实情。
成语出处:清·恽敬《与秦省吾》:“侯君妙才,同携游屐,是以逸情远兴,苍莽而来,而入理切情之言,反不能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说法等
繁体字形:入理切情
英文翻译:Empathy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入理切情”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同事小王熬夜做了一个方案,结果被领导当场否决。这时如果你对他说:“方案逻辑不够严密,数据也缺乏支撑,但你的创意确实很新颖,下次咱们一起优化怎么样?”——既指出了问题(入理),又肯定了努力(切情),对方更容易接受。生活中许多矛盾,其实就差这么一句“既讲道理、又给面子”的话。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得“入理”又“切情”?单讲道理不行吗?去年社区调解邻里纠纷时,楼上的张阿姨总往楼下扔垃圾。调解员老陈没说“违反条例第几条”,而是拎着水果上门:“张姐,听说您腰不好下楼困难?社区正要装分类垃圾桶,到时候我帮您申请个门口的位置?”结果第二天垃圾就不见了。道理是冰,人情是火,冰火交融才能化开矛盾。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00后职场新人更擅长这种沟通方式。实习生小林有次迟交报表,主动找主管:“王总,这次确实是我没规划好时间(认理),看到您凌晨还在批流程特别愧疚(动情),能教我怎么用时间管理工具吗?”原本板着脸的主管反而安慰她:“年轻人犯错正常,下周我让李姐带你做计划表。”你看,把认错变成学习机会,批评就转化成了成长契机。
不过要注意分寸感。亲戚家熊孩子打碎古董花瓶,要是光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就显得溺爱,但要是劈头盖脸骂“没家教”又伤感情。折中的说法可能是:“这花瓶是爷爷留下的念想(诉情),咱们以后玩球去院子里好不好(讲理)?”既守护了原则,又保全了颜面。
可见,真正有效的沟通就像煮粥,米粒(道理)要煮透,米汤(人情)要熬浓。下次遇到争执时,试着先说句“我理解你的感受”,再讲“我们看看怎么解决”。这个时代不缺聪明人,缺的是既明事理、又懂人心的温暖传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