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ēi
  • shāng
  • l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ù sǐ hú bēi,wù shāng qí lèi

成语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因同类的死亡而悲伤

繁体字形: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英文翻译:The rabbit dies and the fox grieves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意思

兔:哺乳动物,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肉可以吃,毛可供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狐: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悲:1.伤心:悲喜交集。2.怜悯:慈悲。3.悲壮:悲歌。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伤:1.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坏:作战负伤。探伤仪。2.损害:伤筋动骨。伤感情。3.因故得病:伤风。伤寒。伤食。4.悲哀:伤心。悲伤。5.妨碍:无伤大体。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类:1.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种类。分类。同类。2.用于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分成几类。两类性质的问题。3.类似:类人猿。类新星。画虎不成反类狗。4.姓。

成语评论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八个字听起来有点抽象,但用大白话说就是:看到和自己相似的同类遭遇不幸,自己也会感到难过。比如你走在路上看到一只受伤的小猫,心里突然揪了一下——这可能就是“物伤其类”的本能反应。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呢?其实这和人类的共情能力密切相关。当看到他人或同类生物陷入困境时,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让我们仿佛亲身体验对方的痛苦。就像办公室里有个同事被不公平对待,其他同事也会跟着紧张,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

这个成语只能在动物身上体现吗?完全不是。最近社区里老张家的面馆被迫歇业,街坊们自发组织起来帮他维权。这种“唇亡齿寒”的互助行为,正是“物伤其类”在现代社会的生动写照。我们本能地意识到:今天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明天可能就会轮到自己。

个人认为这种情感是人类文明的粘合剂。去年台风过境时,看到志愿者连夜为独居老人加固门窗,这种自发的群体保护机制,比任何规章制度都更有温度。它提醒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保留对同类的悲悯之心,反而能让整个群体更安全。

有趣的是,这种情感也会跨越物种界限。日本有个猕猴保护区,当工作人员假扮受伤倒地时,小猴子们会围过来轻轻触碰,甚至递上食物。这说明对同类遭遇的关切,可能深植于哺乳动物的基因密码中。

在全球化时代,这种情感正在延伸出新的形态。当新闻里报道某国遭遇自然灾害,各国救援物资迅速集结;当某个行业遭遇寒冬,不同企业的从业者会抱团取暖。这些现象都在印证:人类的命运早已紧密交织,他人的危机从来都不是与我们无关的故事。

下次看到街头艺人被城管驱赶时,你心头掠过的那丝不安;刷到打工人熬夜加班的视频时,你手指停顿的那几秒钟——这些细微反应都在无声诠释着“兔死狐悲”的古老智慧。它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最本真的善良与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