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g huá duó mù
成语解释: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 灌园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盘,五色灿烂,光华夺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颜色鲜艳耀眼
繁体字形:光華奪目
英文翻译:dazzling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华:[huá]1.美丽而有光彩的:华丽。华艳。华彩。华贵。华章。华表(亦称“桓表”)。华盖。2.精英:精华。含英咀(jǔ)华。3.开花:华而不实。春华秋实。4.繁盛:繁华。荣华富贵。5.奢侈:浮华。奢华。6.指中国或汉族:华夏。中华。华裔。华胄(a.华夏的后裔;b.贵族的后裔)。华工。7.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华翰(称人书信)。华诞(称人生日)。华居(称人住宅)。8.头发花白:华发(fà)。华颠(指年老)。9.指时光:年华。韶华。[huā]古同“花”,花朵。[huà]1.〔华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2.姓。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光华夺目”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光彩耀眼、引人注目。比如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可以这样运用:“夜幕降临时,外滩的霓虹灯次第亮起,整片建筑群如同披上了水晶外衣,光华夺目的景象让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这里既呈现了视觉冲击力,又暗含了现代都市的繁华特质。
这个成语只能形容物质吗?其实不然。我曾在一篇人物专访中读到这样的句子:“她站在领奖台上,虽未佩戴任何珠宝,但眼中闪烁的坚定与智慧比任何装饰都更加光华夺目。”这种用法突破了物质层面的局限,赋予成语更丰富的内涵。
写作时要注意避免滥用。去年参加写作沙龙时,有位新人作者在八百字短文里用了四次“光华夺目”,反而削弱了表达力度。好的做法是:先用具体描写铺垫场景,待关键场景出现时再用成语画龙点睛。比如先描述老宅院斑驳的墙面、褪色的窗棂,再写“推开正厅雕花门的瞬间,祖传的鎏金屏风在斜阳映照下突然光华夺目”,这样更能形成强烈对比。
如何在现代语境中创新使用?我尝试过将成语融入科技主题:“实验室里,当新型纳米材料在显微镜下显现出彩虹般的光谱时,那种超越传统认知的光华夺目,预示着材料科学的重大突破。”这种跨领域的搭配往往能带来新鲜感。
观察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需要制造视觉记忆点的场合。比如产品发布会文案可以写:“当折叠屏手机在暗室中缓缓展开,屏幕瞬间点亮的光华夺目,重新定义了移动终端的显示标准。”既突出产品特性,又营造出戏剧化效果。
最后要提醒的是,成语的生命力在于灵活运用。与其死记硬背词典解释,不如多观察生活场景——朝霞映雪的湖面、孩子完成拼图时的笑脸、航天器着陆瞬间的尾焰,这些都可能成为“光华夺目”的生动注脚。关键在于捕捉到那个让平凡变得非凡的闪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