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ǐ
  • lěi
  • dēng
  • ch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uǐ lěi dēng chǎng

成语解释:傀儡:木偶戏中的木头人。比喻受人操纵的人上台执政

成语出处: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亲日派大资产阶级早日彻底投降日本,准备傀儡登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受人控制

繁体字形:傀儡登場

英文翻译:Puppet on stage

傀儡登场的意思

傀:[guī]1.怪异:傀奇(亦作“瑰奇”)。2.独立的样子:傀然独立。[kuǐ]〔傀儡〕a.木偶戏里的木头人;b.喻徒有虚名,被人操纵的人或组织,如“傀儡政权”。

儡:见〖傀儡〗。

登:1.(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登山。登陆。登车。一步登天。2.刊登或记载:登报。登记。他的名字登上了光荣榜。3.(谷物)成熟:五谷丰登。4.姓。5.同“”(dēng)。

场:[chǎng]1.适应某种需要的比较大的地方:会场。操场。市场。剧场。广场。2.舞台:上场。下场。3.指某种活动范围:官场。名利场。逢场作戏。4.事情发生的地点:现场。当场。在场。5.指表演或比赛的全场:开场。终场。6.戏剧中较小的段落,每场表演故事的一个片段。7.用于有场次或有场地的文娱体育活动:三场球赛。跳一场舞。8.电视接收机中,电子束对一幅画面的奇数行或偶数行完成一次隔行扫描,叫做一场。奇数场和偶数场合为一帧完整画面。9.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cháng]1.平坦的空地,多用来翻晒粮食,碾轧谷物:打场。起场。场上堆满麦子。2.集;市集:赶场。3.用于事情的经过:一场透雨。一场大战。空欢喜一场。

成语评论

傀儡登场”常用来形容表面风光但实际被操控的角色。比如,某公司空降的高管看似手握大权,实则所有决策都要经过总部审批,员工私下议论:“这分明是傀儡登场,连办公室绿植选什么品种都要打报告。”

有人可能会问:傀儡和普通执行者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自主权。就像提线木偶表演时,观众只看到木偶翻跟头,却忽略了背后那十根操控的丝线。职场新人小张就经历过类似困境——他挂着项目经理头衔,但连修改PPT字体都要等领导批复,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状态持续了半年。

历史故事里更不乏典型案例。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推行改革时,年幼的皇帝就像会走路的玉玺。史书记载某次早朝,小皇帝听着大臣们唇枪舌战,突然指着龙椅问:“这个雕花椅子,坐着比书房的红木凳舒服吗?”稚气提问让满朝文武恍然意识到,金銮殿上坐着的终究是个孩子。

当代生活中,这种情形其实以更隐蔽的方式存在。我邻居王阿姨总抱怨儿子婚后成了“妻管严”,有次她儿子苦笑着解释:“现在智能家居比丈母娘还厉害,空调温度、扫地机器人路线全是手机APP设定好的。”这种科技时代的温柔操控,算不算新型的“智能傀儡登场”?

观察这些现象会发现,真正的主动权往往藏在细节里。就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轴始终在放风筝的人手中。但换个角度想,被牵着未必全是坏事。就像新手司机跟着导航走,虽然路线被设定,却能安全抵达目的地。关键是要分清何时该顺从指引,何时该自己握紧方向盘。

"傀儡登场"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