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iān xiāng pì rǎng
成语解释:荒凉偏僻的地方。
成语出处:孙中山《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荒凉地
繁体字形:偏鄉僻壤
英文翻译:remote villages
偏:1.不正;倾斜(跟“正”相对):偏锋。太阳偏西了。2.仅注重一方面或对人对事不公正:偏重。偏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偏于基础理论的研究。3.辅助的;不占主要地位的:偏将。偏师。4.与某个标准相比有差距:体温偏高。工资偏低。收入中等偏上。5.客套话,表示先用或已用过茶饭等(多接用“了”字):我偏过了,您请用吧。6.姓。7.偏偏:不让我去我偏去。庄稼正需要雨水的时候,可天偏不下雨。
乡:1.农村。与“城”相对:上山下乡。城乡交流。2.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乡。故乡。3.本地的:乡土。4.行政区划单位。在县之下。5.古又同“向往”的“向(xiàng)”。
僻:1.偏僻:僻巷。荒僻。僻处一隅。2.性情古怪,跟一般人合不来:怪僻。孤僻。3.不常见的(多指文字):生僻。冷僻。僻字(冷僻的字)。
壤:1.泥土;松软的土:土壤。沃壤。2.地:天壤之别。3.地区;地域:穷乡僻壤。接壤。
说到“偏乡僻壤”,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交通不便、生活单调的地方。比如:“那个村子藏在群山之间,是真正的偏乡僻壤,村民们出趟门得翻过两座山。”这样的描述让人立刻联想到地理上的隔绝。但你知道吗?这种地方往往藏着城市里找不到的烟火气——清晨的鸡鸣犬吠、傍晚的炊烟袅袅,反而成了现代人向往的“慢生活”。
有人问:“偏乡僻壤是不是就等于落后?”其实不完全对。举个例子:“虽然地处偏乡僻壤,但这里的小学老师用网络课程带着孩子们学编程。”科技的渗透正在打破地域限制,山沟沟里的孩子也能接触到前沿知识。这种变化让人看到,偏远不再是发展的绝对阻碍。
再往深想,为什么偏乡僻壤总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印象?看这个句子:“他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回到偏乡僻壤的老家种有机茶园。”这种选择背后,其实是人们对生活本质的重新思考——慢节奏的环境反而能孕育出专注与匠心。我自己曾拜访过这样的茶园,主人捧着新摘的茶叶说:“这里没有996,但有二十四节气的呼吸声。”
还有人疑惑:“偏乡僻壤如何保持活力?”看看这个例子:“短视频平台让这个偏乡僻壤的竹编手艺火遍全国,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文化传承遇上互联网,就像干柴碰上火星。我认识的手艺人老张,现在每天直播编竹筐,他说:“以前觉得山外的人看不见我们,现在手机就是个窗口。”
最后想说的是,偏乡僻壤的“偏”字,换个角度看其实是种优势。就像那句:“城里人开车三小时来这个偏乡僻壤,就为看夜晚的银河。”当城市的光污染遮住星空时,那些曾经被视为“落后”的地方,反而成了守护自然本真的最后阵地。或许未来,我们会重新定义“偏远”——不是距离的远近,而是心灵能否找到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