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 yù chí shēng
成语解释:指传播虚假的名声
成语出处:《旧唐书 薛登传》:“比来举荐,多不以才,假誉驰声,互相推奖。”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指传播虚假的名声
繁体字形:叚譽馳聲
英文翻译:A false reputation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誉:1.名誉:荣誉。誉满全国。2.称赞:毁誉。誉不绝口。3.姓。
驰:1.(车马等,使车马等)跑得很快:奔驰。驰逐。飞驰。风驰电掣。2.传播:驰名。3.(心神)向往:神驰。驰想。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假誉驰声”这个词乍一听有点陌生,但拆开来看其实不难理解。“假誉”指虚假的名声,“驰声”则是快速传播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用虚假的名誉来快速博取关注”。比如某网红为了涨粉,虚构自己的名校学历和创业经历,结果被网友揭穿后反而口碑崩塌——这就是典型的假誉驰声。
为什么总有人选择这条路?答案可能藏在“速成心态”里。好比考试时抄答案的学生,虽然短期内分数好看,但知识漏洞迟早暴露。比如有自媒体账号靠洗稿抄袭获得流量,短期内广告接到手软,可一旦原创作者起诉,账号立刻被封禁,前期的虚假繁荣瞬间归零。
虚假名声能带来真实价值吗?我曾见过一位创业者给产品贴上“德国进口”标签,实际产自本地小作坊。初期销量确实暴增,但当消费者发现包装上的德语单词拼写错误时,品牌信誉直接跌入谷底。这让我想到:虚假就像沙滩上的城堡,涨潮时再壮观也经不起海浪冲刷。
值得玩味的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透明化正在改变游戏规则。十年前某作家买榜冲上畅销书榜首可能无人察觉,如今电商平台的实时评价系统却让刷单行为无所遁形。有个有趣的现象:某直播间号称“全网最低价”,结果观众拿着比价软件当场戳破谎言,主播尴尬得直接关播——技术正在成为戳破假誉的照妖镜。
观察身边那些真正立得住的人物,往往都像老树生根般默默积累。小区门口修鞋匠王师傅,三十年不换摊位,靠过硬手艺成为街坊口中的“疑难杂症终结者”。他的故事让我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质检员。与其费心编织皇帝的新装,不如把针脚缝密实些,毕竟走得远的路,从来不需要红毯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