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 qíng jiǎ yì
成语解释:虚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实意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宾语、定语;指虚假的情意
繁体字形:叚情叚意
英文翻译:Hypocritical feeling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假情假意”的场景,比如同事满脸堆笑地说“下次一定帮你”,结果转头就忘;朋友嘴上说着“改天请你吃饭”,却从未兑现。这些行为让人忍不住想:他们到底是真心还是客套?其实成语“虚与委蛇”就精准描述了这种现象——表面热情,实则敷衍。
有人问:“为什么大家不直接说实话呢?”举个例子,亲戚见面时夸你“越来越漂亮了”,可能只是为了避免尴尬;领导说“你的方案很有创意”,潜台词可能是“但我不打算用”。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交流,就像成语“叶公好龙”——嘴上喜欢得不得了,真遇到反而退缩。
那么如何分辨真情和假意?观察行动比听语言更可靠。就像《战国策》里说的“观其行而知其心”,当朋友说“随时找我帮忙”后,真的在你搬家时出现;当同事承诺“共同推进项目”后,主动分担任务,这才是“雪中送炭”的真情实意。
我倒觉得,适度的“场面话”未必全是坏事。就像过年时长辈塞红包的推让,或是商务场合的礼节性赞美,这些“逢场作戏”的行为其实润滑了人际关系。但若长期只有“笑里藏刀”的虚伪,或是“佛口蛇心”的算计,就像成语“金玉其外”形容的,终究会暴露败絮其中的本质。
有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说“改天聚聚”时,双方都心知肚明这可能是“空头支票”,但依然乐此不疲。这让我想起“周瑜打黄盖”的典故——某种程度上的默契。与其纠结言语的真假,不如学会在社交礼仪与真诚待人之间找到平衡点,毕竟“路遥知马力”,时间终会筛选出真正值得珍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