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
  • rén
  • z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ǎ rén zòng dí

成语解释:讲不该讲的仁义,做出不该做的事情,给自己招致祸患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给自己招致祸患

繁体字形:叚仁縱敵

英文翻译:False benevolence overpowers enemy

假仁纵敌的意思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仁:1.仁爱:仁心。仁政。仁至义尽。2.敬辞,用于对对方的尊称:仁兄。仁弟。仁伯。3.姓。4.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大多可以吃:杏仁儿。核桃仁儿。花生仁儿。虾仁儿。

纵:[zòng]1.放:纵虎归山。纵火。2.放任;不拘束:放纵。纵目四望。纵情。纵观全局。3.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纵身。4.即使:纵然。纵使。纵令。5.竖,直,南北的方向,与“横”相对:纵横交错。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纵贯。纵深。6.起皱纹:纵花(用有皱纹的纸做成的花)。这张纸都纵了。7.指连队编制上的“纵队”。[zǒng]急遽的样子:“丧事欲其纵纵尔”。

敌:1.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军。2.敌人:仇敌。残敌。分清敌我。3.对抗;抵挡:所向无敌。寡不敌众。4.(力量)相等的:匹敌。势均力敌。

成语评论

假仁纵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矛盾,对吧?表面上看是“假装仁义”,但结果却“放纵了敌人”。那它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举个真实的例子:战国时期,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坚持“不攻击渡河中的敌军”,认为这是“仁义之举”,结果楚军顺利过河后反杀宋军,宋国大败。这里的“假仁”不是真的仁慈,而是用道德口号掩盖战略失误,最终害了自己。

为什么说“假仁纵敌”是危险的?比如职场中,有人明明知道同事抢了自己的功劳,却为了维持“好人形象”选择沉默,结果对方变本加厉。这种行为看似大度,实则纵容了对方的错误,最后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核心问题在于:过度追求表面的“道德正确”,反而忽略了实际问题的解决。

如何区分“真仁义”和“假仁义”?举个反例: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表面是“纵敌”,实则是通过反复较量让对方心服口服,最终实现长期稳定。这说明真正的仁义需要智慧支撑,而“假仁纵敌”往往缺乏后续行动,只停留在口号层面。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警惕“假仁纵敌”的陷阱。比如某些企业喊着“包容犯错员工”,却不对错误行为进行约束,导致团队效率下降。真正的善意应当包含清晰的边界——就像家长教育孩子时,既要有爱,也要有规矩。与其纠结于是否显得“仁义”,不如先想清楚:这样做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更大的隐患?

最后提个小建议:面对复杂情况时,不妨把“目标”和“手段”分开看。仁义可以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但实现它的路径可能需要灵活的策略。就像种树需要修剪枝叶,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毫无原则的放任。

"假仁纵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