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èi rì bìng xíng
成语解释:日夜赶路。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日夜赶路
繁体字形:倍日並行
英文翻译:day and night
倍:1.跟原数相等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三的五倍是十五。2.加倍:勇气倍增。事半功倍。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倍日并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的意思其实很实用。比如古代官员被紧急调任时,常常需要“倍日并行”——白天骑马赶路,夜晚点上火把继续前进,硬是把一天掰成两天用。这种拼劲儿放到今天,就像程序员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熬通宵,虽然累,但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重要任务。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加班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主动性和紧迫感。就像备考时把复习计划压缩到原本一半时间完成,不仅需要延长学习时长,更得调整方法提高效率。去年我筹备展会时试过类似方法:把原本分散在十天的物料准备、流程彩排和嘉宾对接压缩到五天完成,结果意外发现集中处理同类事务反而减少了切换成本。
现代职场中“倍日并行”有了新形态。上周遇到个跨境电商创业者,他白天处理国内供应商事务,利用时差在晚上对接海外客户,相当于在24小时内覆盖了两个工作日的时区。这种时间管理方式虽然消耗精力,但在创业初期确实帮他抢到了市场先机。
要注意的是,这种工作状态能长期持续吗?我观察过身边的高效人士,发现他们往往在关键节点启用“倍日并行”,完成后会专门安排恢复期。就像登山者突击冲顶后会回到大本营休整,工作中的冲刺阶段和恢复期交替进行,反而比匀速前进更能突破瓶颈。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或许才是现代版“倍日并行”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近尝试用时间块管理法,把专注工作时间从每次45分钟延长到90分钟,配合15分钟碎片任务处理,发现工作效率比单纯增加时长更有效。这让我想到,古人“倍日并行”的核心可能不在物理时间的叠加,而在于对重要事项的聚焦投入——当我们真正沉浸在某件事中时,时间的密度确实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