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ái yōu xù zhī
成语解释:俳优:旧指演戏的人;畜:畜养。当作演戏逗乐来畜养他。指古时皇帝对文人的态度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俳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对人的态度
繁体字形:俳優畜之
英文翻译:Haiku excellent animal
俳:1.古代指滑稽戏,也指演滑稽戏的艺人。2.诙谐;滑稽:俳谐。
优:1.优良;美好(跟“劣”相对):优美。优等。2.充足;富裕:优渥。优裕。3.优待:拥军优属。4.姓。5.旧时称演戏的人:优伶。名优。
畜:[chù]禽兽。多指家养的禽兽:家畜。幼畜。[xù]饲养禽兽:畜牧。畜养。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俳优畜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背后藏着挺有意思的智慧。比如,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简单来说,它原本是指古代君主用对待戏子的态度来对待人才——表面上礼遇,实际上并不真正重视他们的价值。举个例子,老板给员工发奖金、办年会,但从来不认真听他们的建议,这种“表面功夫”就可以用“俳优畜之”来形容。
那问题又来了:这种态度为什么不好呢?比如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养了三千门客,但真正能帮他解决问题的只有鸡鸣狗盗之辈,其他人不过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这就像公司招了一堆高学历人才,却只让他们做无关紧要的杂活,既浪费资源,也消磨人的积极性。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能引发我们的反思。比如现在的职场中,是否存在“假装重视”的现象?比如领导开会时说“大家畅所欲言”,但最后决策还是自己拍板。这时候如果用“俳优畜之”来比喻,是不是特别贴切?其实真正用好人才,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而不是华丽的形式。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放到现代特别有现实意义。比如有些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表面说“培养全面发展”,实际只是满足自己的面子需求,这不也是一种“俳优畜之”吗?真正的培养,应该关注孩子真实的兴趣和成长需求。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教育子女,真诚的态度比浮夸的表演更重要。就像种花,光浇水不晒太阳,花终究开不好;对人只做表面功夫,关系也难长久。与其“俳优畜之”,不如实实在在地看见每个人的闪光点,这才是双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