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è cí yàn qǔ

成语解释:侧:不正;艳:艳丽。文词艳丽而流于轻佻

成语出处:《雅言杂录》:“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轻佻的言词

繁体字形:側詞艷麯

英文翻译:Side words and songs

侧词艳曲的意思

侧:[cè]1.旁边(跟“正”相对):左侧。侧面。公路两侧种着杨树。2.向旁边歪斜:侧耳。侧着身子进去。[zè]同“仄2”。[zhāi]倾斜;不正:侧歪。

词:1.(词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词。义正词严。词不达意。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艳:1.色彩光泽鲜明好看:艳丽。娇艳。百花争艳。这布的花色太艳了,有没有素一点的?2.指关于爱情方面的;香艳:艳情。艳史。3.羡慕:艳羡。4.姓。

曲:[qǔ]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2.(曲儿)歌曲:曲调。戏曲。小曲儿。高歌一曲。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曲。[qū]1.弯曲(跟“直”相对):曲线。曲尺。弯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径通幽。2.使弯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弯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无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成语评论

侧词艳曲”这个词儿听起来有点古早味,但放在今天依然能引发讨论。比如有人吐槽短视频里的洗脑神曲:“这歌词写得也太直白了吧,整个一‘侧词艳曲’,听两遍就忘不掉。”这时候其实在说这些作品注重形式冲击力,但文学性可能稍显薄弱。

有人要问了:这成语是专指低俗作品吗?其实不完全对。举个有意思的例子,明代文人收集民间小调编成《挂枝儿》,当时被正统文人骂作“侧词艳曲”,可这些活泼的情歌现在成了研究古代市井文化的重要资料。可见艺术价值会随时代视角变化。

当代流行文化里,某些古风歌曲把“侧词艳曲”玩出了新花样。比如用电子音效混搭昆曲唱腔,既有“云鬓花颜金步摇”的艳,又带着赛博朋克的酷。这种创新反而让年轻人主动研究起传统曲牌名,谁说艳曲不能成为文化传播的跳板?

有个有趣的现象:书店畅销区常能看到用现代白话重写《花间集》的读本。这些曾被贴上“侧词艳曲”标签的晚唐词作,经过重新解读后,读者突然发现“画屏金鹧鸪”的意象美得惊人。这提醒我们,审美判断往往带着时代滤镜。

在茶馆听老先生聊戏曲时听到段妙论:“《牡丹亭》刚问世也被批是侧词艳曲,可杜丽娘为爱死而复生的劲儿,现在看就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先锋。”艺术作品的命运就是这么奇妙,昨日的小道艳曲,可能变成今天的文化瑰宝。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我们在直播间听到网红用戏腔唱流行歌,这种融合算不算新时代的“侧词艳曲”?或许关键不在于形式是否艳丽,而要看创作者是用媚俗来博眼球,还是用创新来延续传统。这个界限,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模糊,也更有趣。

"侧词艳曲"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