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ǐ yán wǒ yǔ
成语解释:言:说,讲。指人们互相议论或争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说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相互议论
繁体字形:妳言我語
英文翻译:You speak my language
你:1.人称代词。2.有时也用来指称“你们”:你校。你局。你公司。3.“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这个…”和“那个…”的意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你一条,他一条,一共提出了五六十条建议。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我:自己:自我。忘我精神。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你言我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众人七嘴八舌讨论的热闹场景。比如家庭聚餐时,长辈突然提到“孩子该不该学编程”,饭桌上立马你言我语起来。姑姑说“编程能锻炼逻辑”,叔叔反驳“不如多学点传统文化”,表姐插话“兴趣最重要”——这场面是不是既熟悉又有趣?
有人问:“这种讨论有意义吗?最后也没结论啊。”其实,你言我语的核心价值不在统一答案,而在激发多元视角。就像办公室里同事讨论项目方案,有人主张保守推进,有人坚持大胆创新,看似对立,实则碰撞出更周全的决策思路。
个人观察发现,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你言我语的交流。比如社区群里讨论垃圾分类,起初大家抱怨麻烦,但随着不同职业的居民分享经验——教师用教学案例解释环保意义,厨师分享厨余处理妙招——原本的抵触逐渐转化为集体行动方案。
如何避免讨论变成争吵?关键在“听”的智慧。记得读书会讨论某本争议小说时,有人从文学性分析,有人从价值观批判。当主持人引导大家先复述对方观点再回应,火药味竟转化成理解的笑声。这或许印证了:你言我语的真谛,是用不同声音编织更丰富的认知地图。
下次遇到观点碰撞时,不妨试试放下“必须说服谁”的执念。就像公园里跳广场舞的阿姨和打太极的大爷,音乐风格迥异却共享同一片晨光,多元表达本就能让世界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