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ó xìng chán xīn
成语解释: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佛性禪心
英文翻译:Buddha nature and Zen Mind
佛:[fó]1.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佛爷。佛像。借花献佛。2.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fú]1.〔仿佛〕同“仿”。2.古同“拂”,违背,违反。[bì]古同“弼”,辅弼。[bó]古同“勃”,兴起。
性:1.性格:个性。天性。耐性。2.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性。弹性。药性。碱性。油性。3.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性。纪律性。创造性。适应性。优越性。普遍性。先天性。流行性。4.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性器官。性行为。性生活。性的知识。5.性别:男性。女性。雄性。雌性。6.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语法上的性跟事物的自然性别有时有关,有时无关。如俄语名词有阳、阴、中三性。
禅:[chán]1.佛教用语,指排除杂念,静坐:坐禅。参禅。2.泛指佛教的事物:禅林。禅杖。[梵dhyāna][shàn]禅让:受禅。禅位。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佛性禅心”这个词听起来玄乎,但用大白话说,就是像修行者一样保持平和与通透的状态。比如有人问:“这词儿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可大了。同事在会议上激烈争吵时,你却能冷静地说一句:“这事儿急不来,不如大家先喝口茶,换个角度想想?”这种不轻易被情绪裹挟的态度,就是佛性禅心的体现。
有人可能会质疑:“遇到糟心事还能保持佛性禅心吗?”举个例子,外卖送错了餐,有人会暴跳如雷,有人却会笑着对配送员说:“今天你也挺辛苦的,下次注意就行。”这种瞬间的选择,背后藏着对他人处境的体谅,也避免了负面情绪的连锁反应——这种“止损思维”,恰恰是禅心的现实应用。
有人好奇:“佛性禅心等于躺平吗?”完全不是。就像园丁每天给花草浇水却不急着拔苗助长,职场人面对项目瓶颈时,依然按时推进基础工作,同时接纳暂时的不完美。这种“尽力而为,顺其自然”的节奏,反而比焦虑内耗更容易突破困局。
我个人体会最深的是,佛性禅心不是天生的性格,而像肌肉需要锻炼。有次旅行遇上航班连续取消,最初烦躁得想砸手机,后来干脆在机场观察往来人群,发现每位旅客的疲惫中都藏着独特的故事——这种视角转换带来的平静,竟比按计划抵达更让人充实。
当我们将佛性禅心理解为“清醒的温柔”,它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境界。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时自然的微笑,孩子打翻牛奶时那句“咱们一起收拾吧”,这些微小的选择都在塑造内心的韧性。毕竟生活不是战场,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铠甲,而是一面映照万物的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