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ó yù zhī fēi
成语解释: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认识错误
繁体字形:伯玉知非
英文翻译:Boyu knows what's wrong
伯:[bǎi]见〖大伯子〗。[bó]1.伯父:大伯。表伯。2.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老大:伯兄。3.姓。4.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哎,说到“伯玉知非”这个成语,大家是不是有点陌生?别慌,咱们先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它的来历。这成语出自《庄子·秋水》,讲的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蘧伯玉的故事。据说他活到五十岁还能反思自己四十九岁时的错误,这种自我纠错的精神可真是难得!说白了,这成语就是教人要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会推崇这种“总跟自己过不去”的态度呢?其实啊,这背后藏着大智慧。你想想,人这一辈子谁不犯错?但大多数人要么嘴硬不认,要么改两天就抛脑后。蘧伯玉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把反思当成日常习惯,就像每天刷牙洗脸那样自然。这不正是咱们现在常说的“终身成长”嘛?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小王去年做项目时搞砸了客户提案,当时觉得脸上挂不住,硬说是市场行情不好。结果今年遇到类似情况,又栽了跟头。后来他学着蘧伯玉的精神,主动约领导复盘,这才发现是沟通方式有问题。现在这小子可学乖了,逢人就说:“早知今日,当初就该早点认错!”你瞧,及时知非可不就是职场进阶的秘诀么?
不过话说回来,知错就改说着容易做着难。为啥呢?依我看啊,现代人压力大,认错成本高,有时候宁愿将错就错。比如那些炒股被套牢的,明知道该止损,但就是舍不得割肉。这时候要是能拿出蘧伯玉的魄力,说不定还能及时止损。所以关键不在于会不会犯错,而在于有没有勇气面对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要怎样才能养成这种自省的习惯呢?我的土办法是每天睡前花五分钟“过电影”。比如今天和同事说话冲了,或者拖延症犯了,就在心里记上一笔。刚开始可能觉得别扭,但坚持21天,保准你会爱上这种自我对话的感觉。就像手机系统要定期更新,咱们的思维方式也得与时俱进嘛!
说到底,“伯玉知非”给咱们的启示可不只是认错这么简单。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中既脆弱又坚韧的部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跟自己较较真的人,反而更容易找到突破困局的那把钥匙。要不怎么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呢?学会跟过去的自己和解,说不定明天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