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ú ér shì tiān
成语解释: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无法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仲尼》:“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指无法达到目的
繁体字形:伏而而天
英文翻译:Fuerjutian
伏: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7.姓。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咶:[huài]喘息,气息。[shì]古同“舐”,舔。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成语“伏而咶天”到底是啥意思。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名字听着怪怪的,不会是古人编出来忽悠人的吧?”哈哈,别急,咱先拆开看看——伏,就是趴着;咶(shì),其实是“舐”的异体字,也就是舔的意思。合起来,字面意思就是趴在地上舔天,听着就离谱对吧?
这时候问题来了:“趴着怎么舔天?这不纯纯反常识吗?”没错!这个成语的精髓就在这儿。它比喻人用了完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就像试图用舌头够到星星,结果只能是白费力气。举个栗子,比如有人想用吸管喝光大海里的水,或者拿电风扇吹干整个游泳池,这都属于“伏而咶天”的骚操作。
咱说个接地气的例子。隔壁老王想减肥,结果他每天狂吃炸鸡配奶茶,然后去健身房蹬五分钟动感单车就收工。你猜怎么着?三个月下来体重不降反升。这时候咱们就能说:“老王这波操作真是伏而咶天啊!”说白了,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道理搁哪儿都适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生活中这种“伏而咶天”的事儿还真不少见。就像有人想通过疯狂加班来提升幸福感,或者试图用买买买来填补空虚感。依我看呐,与其跟老天爷较劲,不如先停下来看看方法对不对头。就像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找准发力点可比使蛮劲儿重要多啦!
最后给大家留个小思考:你最近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伏而咶天”的情况?比方说熬夜复习却越学越懵,或者拼命讨好别人反而被嫌弃?要是发现了,千万别跟自己较劲,及时调整策略才是王道。毕竟,咱们的舌头再长也舔不到月亮,但搬个梯子说不定就能摘星星了,你说是这个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