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 yuè gǔ yuè
成语解释: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成语出处:唐 李白《把酒问月》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表示感慨人事代谢无常
繁体字形:今月古月
英文翻译:The ancient moon of this month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今月古月”这成语乍一听有点陌生,其实它来自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用来感慨月亮始终如一,而人间早已物是人非。比如老同学聚会上有人摸着啤酒瓶感叹:“咱们喝的是同一家店的酒,可当年拼酒量的兄弟现在都开始泡枸杞了,真是今月古月啊!”
为什么用月亮作比喻?因为古人没有手机测时间,抬头看月相变化就成了最直观的“日历”。月亮阴晴圆缺八百次,农民就知道该收第几茬麦子,渔民算得出大潮小潮——这种跨越千年的共同记忆,让月亮成了最公平的“时间证人”。
上周参观博物馆时,讲解员指着一块汉代画像砖说:“上面刻的捣药玉兔和现代中秋礼盒上的图案,是不是有种今月古月的穿越感?”确实,科技让手机从大哥大变成折叠屏,但人类对着月亮许愿的习惯,从拜月仪式到朋友圈晒月亮,居然顽强地存活了三十个世纪。
现代人还能体会这种意境吗?其实每天刷短视频时,那种“这个梗我爸妈年轻时也玩过”的既视感,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今月古月。就像现在年轻人用AR技术拍虚拟月亮,和古人往酒杯里捞月亮倒影,本质上都是想把瞬间的美好变成永恒。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打破了线性时间观。去年在敦煌看《又见敦煌》演出,当现代游客与壁画上的供养人隔空对话时,剧场里此起彼伏的闪光灯,竟和壁画角落的酥油灯盏产生了奇妙共鸣——你看,连记录光影的方式都延续着相似冲动。
下次堵在高架上时,不妨摇下车窗看看月亮。那些堵在朱雀大街的唐朝马车,困在十六铺码头的民国黄包车,还有此刻亮着刹车灯的电动车,头顶都是同一个月亮。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或许能让人在焦虑中感受到某种温柔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