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én qióng zhì bù qióng
成语解释:穷:困厄。人的处境虽困厄,但志向却远大
成语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40回:“蒋先生,你别瞧我失了业,人穷志不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补语;指穷人的志向
繁体字形:人窮志不窮
英文翻译:People are not poor and their ambition is not poor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说到“人穷志不穷”,许多人会想到那些身处困境却依然坚持理想的人。比如,一位山村教师拿着微薄的工资,却把全部精力投入教育,帮孩子们走出大山。为什么物质匮乏时,志向反而更坚定?或许是因为困境像一面镜子,照出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有人问:“没钱怎么谈志向?饭都吃不饱,理想能当饭吃吗?”这个问题很实际,但换个角度看,志向恰恰是突破困境的钥匙。比如一位创业者,初期睡办公室啃泡面,却坚信自己的产品能改变行业。他的“志”不是空想,而是支撑他熬过难关的动力。
现实中,志气与物质的关系像跷跷板。当物质条件欠缺时,精神力量往往被激发。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挖煤工的身份限制了他的生活,却限制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望。这种反差反而让志向显得更耀眼。
那么,普通人在物质条件有限时,该如何保持志气?我的观察是:把注意力从“缺什么”转向“能创造什么”。比如外卖员自学编程,保洁阿姨用短视频记录生活智慧——限制条件反而成了激发创造力的催化剂。这种状态下,“穷”不再是枷锁,而是打磨志向的砂纸。
当代社会常把成功等同于财富,但“人穷志不穷”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判断不该被银行卡余额绑架。一个在社区免费教老人用智能手机的退休工人,或许比挥金如土的富豪更能诠释生命的丰盛。志向的高度,本就不该用尺子丈量。
当我们在讨论这个成语时,本质上是在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逆境中的坚守固然可贵,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任何境遇下保持对生活的主动权。就像沙漠里的胡杨,环境越恶劣,根系扎得越深。这种生命力,才是“志不穷”的真正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