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én mín chéng guō
成语解释: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成语出处: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感叹
繁体字形:人民城郭
英文翻译:People's City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城:1.城墙:城外。万里长城。2.城墙以内的地方:城区。东城。3.城市(跟“乡”相对):山城。进城。满城风雨。连下数城。城乡物资交流。
郭:1.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城郭。东郭。2.物体周围的边或框:耳郭。3.姓。
“人民城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背后藏着一段生动的历史场景。先来拆解字面意思:“人民”指百姓,“城郭”是城墙,合起来比喻国家或城市的基本构成。那么它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设有个古城经历战火,虽然统治者换了好几轮,但百姓依然住在原来的城墙里生活劳作。这时候历史学家可能会说:“百年间王朝更迭,却始终是人民城郭,未曾改变。”这里既强调了百姓生活的延续性,也暗示了权力更替的表象下,真正支撑社会运转的其实是普通人。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物是人非”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视角不同。“物是人非”侧重环境未变而人事已改,带着感伤色彩;“人民城郭”则更中性,突出基础结构的稳定性。比如在现代化改造中,老城区的胡同虽然变成了商业街,但街坊们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这时候用“人民城郭”形容就特别贴切。
这个成语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发呢?我个人觉得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地基”。就像手机支付再便捷,菜市场的烟火气始终存在;网红店来来去去,社区的理发店却二十年不搬家。这些看似平常的存在,恰恰构成了城市真正的生命力。
换个角度看组织管理也很有意思。有些企业频繁更换管理层,但基层员工始终保持着专业态度和服务标准,这不正是“人民城郭”的现实写照吗?它告诉我们:表面的变动固然抓人眼球,但真正决定长期发展的,往往是那些稳定持续的基础要素。
下次路过老城区时,不妨观察红砖墙缝里冒出的野花,听听树荫下棋局落子的脆响。这些扎根于土地的生活图景,或许就是“人民城郭”最鲜活的注解。时代浪潮永远在奔涌向前,但总有些东西像河床里的鹅卵石,静静沉淀着岁月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