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o kǒu zàn yù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成语出处:唐 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异口同声地称赞
繁体字形:交口贊譽
英文翻译:praise with one voice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跤”(jiāo)。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赞:1.帮助:赞助。2.称赞;夸奖:赞不绝口。3.旧时称颂人物的一种文体。多用韵文写成:像赞(画像上的题词)。
誉:1.名誉:荣誉。誉满全国。2.称赞:毁誉。誉不绝口。3.姓。
提到"交口赞誉"这个成语,大家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场景?或许是在颁奖典礼上,当获奖者登台时全场响起的掌声;又或是街坊邻里对某位热心肠大叔的集体夸奖。这个四字成语描绘的正是众人一致称赞的盛况,就像春日里百花齐放般自然和谐。
某社区最近就上演了真实版的"交口赞誉"场景。年过六旬的王阿姨牵头组建了老年舞蹈队,不仅带领队员们拿下了市级比赛银奖,还义务教孩子们跳民族舞。现在不论是社区公告栏的留言板,还是居民微信群,总能看到"王老师教得真有耐心""这支舞蹈队是咱们社区的骄傲"这样的称赞,不同年龄层的居民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表达认可。
为什么人们会不约而同地给予赞誉?观察这个案例会发现,真正赢得广泛认可的行为往往具备三个特征:首先是利他性,就像王阿姨义务教学;其次是持续性,她坚持了整整三年;最后是普惠性,受益群体覆盖老中青三代。这或许解释了为何有些善举能突破年龄、职业的界限,获得跨阶层的共同赞誉。
在职场中,"交口赞誉"同样具有特殊价值。市场部小张设计的公益广告方案,既让客户满意又获得同事点赞。有趣的是,部门会议记录显示,财务、设计、文案三个不同岗位的同事,分别从成本控制、视觉呈现、文案深度三个维度给予了肯定。这种多角度认可往往比单一维度的表扬更具说服力。
有人可能会问: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真正的交口赞誉是否越来越难?笔者的观察恰恰相反。当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商业吹捧时,那些自然形成的、跨群体的集体称赞反而更显珍贵。就像最近某高校食堂推出"记忆中的味道"怀旧菜系,不仅学生排队打卡,教职工家属和周边居民也慕名而来,这种自发形成的口碑传播,比任何广告都更有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交口赞誉不应成为行事目的。就像夜空中的星辰,越是不刻意追求闪耀,反而越能汇聚璀璨光芒。那些真正造福他人的举动,即便初始无人知晓,终将在时光沉淀中绽放光彩。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值得称赞的人与事,不妨也做那汇成赞歌的一个音符,让美好如同涟漪般扩散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