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yù zé lì
成语解释: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事預則立
英文翻译:Make a decision in advance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预:1.预先;事先:预测。预报。预祝。预付。2.姓。3.同“与”(yù)。
则:1.规范;榜样:以身作则。2.规则:细则。3.效法:则先烈之言行。4.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表示转折关系:欲速则不达。5.是;乃是:此则余之过也。6.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则甚(作什么)。不则声。7.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则。新闻两则。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事预则立”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提前准备,事情才能成”。比如你想考个好成绩,总不能考试前一天才翻书吧?提前一个月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刷题,这就是“事预则立”的典型操作。
有人问:“难道所有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吗?万一计划赶不上变化呢?” 其实,准备的意义不在于死板地按计划执行,而是给自己留出应对意外的空间。比如你想创业,如果提前调研市场、存够备用资金,即使遇到突发问题,也不至于手忙脚乱。这种“有备无患”的思维,才是“事预则立”的核心。
我身边有个朋友特别喜欢旅行,但她从不做攻略,结果经常踩坑。后来她学聪明了,出发前查天气、订住宿、规划路线,旅行体验直接翻倍。你看,小到日常生活,大到人生决策,提前准备都能让结果更可控。
有人可能会质疑:“准备太多会不会浪费时间?” 这里有个关键点:准备≠过度焦虑。比如写一份PPT,花半小时列大纲是高效准备;但纠结每一页的配色花三小时,可能就是钻牛角尖了。真正的“预”是抓住重点,而不是追求完美。
个人觉得,现代人尤其需要这种智慧。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习惯“边做边想”,结果往往陷入被动。试着在睡前花5分钟规划第二天任务,或者用手机备忘录记下灵感,这些微小的准备动作,长期积累下来会产生惊人的复利效应。
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例子:农民播种前要选种子、测土壤,这些准备工作直接决定秋天的收成。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你今天读的书、积累的经验,都是在为未来“播种”。与其羡慕别人的成果,不如问问自己:我为自己想实现的目标,预先埋下了多少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