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huǎn
  • yu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ì huǎn zé yuán

成语解释: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成语出处:清 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事緩則圓

英文翻译:take more time to consider the matter

事缓则圆的意思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缓:1.迟;慢:迟缓。缓步。缓不济急。2.延缓;推迟:缓办。缓期。这事缓几天再说。3.缓和;不紧张:缓冲。缓急。4.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昏过去又缓过来。蔫了的花,浇上水又缓过来了。

则:1.规范;榜样:以身作则。2.规则:细则。3.效法:则先烈之言行。4.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表示转折关系:欲速则不达。5.是;乃是:此则余之过也。6.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则甚(作什么)。不则声。7.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则。新闻两则。

圆:1.圆周所围成的平面。2.圆周的简称。3.形状像圆圈或球的:圆桌。滚圆。滴溜圆。圈画得很圆。4.圆满;周全:这话说得不圆。这人做事很圆,各方面都能照顾到。5.使圆满;使周全:圆场。圆谎。自圆其说。6.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一圆等于十角或一百分。也作元。7.圆形的货币:银圆。铜圆。也作元。8.姓。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手头有一堆任务,急急忙忙处理却总出岔子?这时候可能会想起「事缓则圆」这个成语。比如同事老张上个月负责年会策划,原本计划三天定方案,结果发现越赶工细节越出错,后来改成每天完成一个模块,反而提前两天完成了整体方案。这正应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时候慢下来反而更快?去年装修房子时,我坚持要在水电改造阶段反复确认走线位置,当时觉得耽误了两天工期。但后来安装定制家具时,所有预留位置都精准匹配,反而省去了返工时间。这种「前期慢动作」就像给未来埋下加速器,表面看是减速,实则是为质量护航。

现代人常被「效率至上」的观念裹挟,但「事缓则圆」提醒我们另一种可能。朋友小林开餐馆时坚持试营业三个月,每天只接待十桌客人。有顾客抱怨订位难,她却说这是在收集真实反馈。结果正式营业时,菜单调整了40%,服务流程优化了七处,现在成了本地的网红店。这个案例说明,节奏控制本身就是竞争力。

或许你会疑惑:事缓则圆是不是让我们拖延?其实关键在于区分「必要的沉淀」和「无谓的耽搁」。就像我写报告时有个习惯——初稿完成后会晾两天再修改。这个冷却期能让思维跳出固有框架,往往能发现逻辑漏洞或更好的表达方式。这种主动创造的缓冲期,和被动拖延有本质区别。

生活中有个有趣现象:当我们给重要决策留出思考空间,往往会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就像上周帮表弟填报高考志愿,全家连夜讨论反而越说越乱,后来约定各自冷静三天再碰头。结果再讨论时,大家都能更理性地分析专业前景和个人特长的匹配度。这种「延时决策法」其实暗合了事缓则圆的智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快」与「慢」的关系。就像煮一锅好汤,大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炖的滋味最醇厚。有些事确实需要雷厉风行,但更多时候,带着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心态稳步推进,反而能走出更漂亮的轨迹。毕竟,真正的圆满从不是靠横冲直撞得来的。

事缓则圆的造句

  1. 造句 什么事情都可以拖一拖,没必要那么着急,事缓则圆。
  2. 造句 事缓则圆,若是从长计议,或许另有它法可解决。
  3. 造句 只是我总是觉得应该慢慢来,事缓则圆嘛。
  4. 造句 总不止一次的劝说别的放宽心,别想太多,事缓则圆,其实也是在劝自己,却总也放不下,于是选择极端。
  5. 造句 事缓则圆,看来与‘牛魔王’的关系还得慢慢处呀。
  6. 造句 不是不管,只是事缓则圆,还得从长计议。
  7. 造句 事缓则圆,事急则完,你可曾考虑后果?
  8. 造句 有许许多多的生活中一般的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太极中就会迎刃而解,千百年来有智慧的大家专门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做事的方法,那就是事缓则圆。
  9. 造句 她老妈几次说要给她改名字,都被奶奶拦住了,说什么懒人有懒福,事缓则圆,反正就是不允许改名字。

"事缓则圆"的相关成语